他们也在追寻70年前历史真相 美国加拿大政界人士和民众关注日本侵略战争罪行 沈月明 |
| ||
| ||
|
今年是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也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 当日本右翼分子一再否认南京大屠杀以及强征“慰安妇”、劳工等战争罪行时,全球反映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侵华战争真相的纪录片、电影接连推出。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许多有良知的政界人士和民间组织也向日本政府发出直面历史、还受害者以公道的呼声。这当中,也包括大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 2007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以39票赞成、2票反对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一项要求日本政府就二战期间强迫亚洲及其他国家妇女充当日军“慰安妇”罪行向受害者道歉的提案。近日这项提案将提交美国众议院进行全体表决,一旦通过,将被认为是美国议会第一次正式就“慰安妇”问题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 日本政府对此非常紧张,通过种种渠道向美国国会议员做工作,力求最后的表决不通过。更有右翼分子在美国报纸上刊登广告,无耻宣称“慰安妇”制度并不存在。 篡改历史激起义愤 日裔议员递交提案 人们可能难以想象这项提案的提出者是一名日裔美国人,他是美国众议院民主党议员迈克·本田。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在聆听支持该提案的众议员发言时,热泪盈眶。 本田今年2月在美国国会就这一提案作证时说,他关注“慰安妇”问题始于数十年前,当时他还在加州做历史老师。当时日本文部省打算删改教科书中有关“慰安妇”等战争罪行的内容,激起了这位历史教师的义愤,从那时起他就致力于调查研究有关“慰安妇”问题的历史真相。等到他进入政坛后,他开始致力于推动日本政府承认这一历史事实,并向受害者道歉。 本田在提案中写道:日本政府必须就“慰安妇”历史向受害国人民作清晰的、毫不含糊的道歉,并承担相关责任。唯有此,日本才能和战争受害国之间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长久的和平。 在美国国会作证时,本田将3名韩国籍“慰安妇”幸存者带到现场,请她们用自己的声音讲述曾经遭受的苦难。本田说,越来越多的“慰安妇”幸存者正逐渐死去,还原历史的真相已刻不容缓。 本田的呼吁在美国国会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响应。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兰托斯对他表示强力支持。兰托斯赞许本田致力为受害“慰安妇”谋求公正,并称这项提案非常重要。他说,日本政府至今仍毫无正式道歉的意愿,这完全不符合日本在当今世界扮演的角色。 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发表声明说,支持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通过的“慰安妇”提案。佩洛西表示,希望该提案在众议院全体会议上也能获得通过,让人们知道,我们没有忘记“慰安妇”们所经受的巨大痛苦。她们等待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现在对她们的勇气给予认可,应该还不算太晚。 华人团体强力支持 向加各界宣传历史 加拿大国会中也有一位“本田式”的政界人士,她就是加拿大联邦新民主党华人国会议员邹至蕙。邹至蕙提出了与本田类似的提案,并于今年3月底在众议院国际人权附属委员会获得通过。然而遗憾的是,邹至蕙的提案未能列入加拿大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议程,被交还人权小组委员会研究。邹至蕙认为,外交委员会的反应,显示国会议员不太了解亚洲历史和日本政治。因此,需要在人权小组委员会多做点教育工作。 不过邹至蕙的呼吁也在加拿大联邦国会内得到很多支持。多元文化及国民意识国务部长肯尼﹑国会议员麦鼎鸿和庄文浩等,均支持邹至蕙,并公开谴责日本隐瞒“慰安妇”真相的错误做法。 在邹至蕙的身后,有一个坚强的华人团体始终在支持着她。这就是加拿大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史维会”为推动加拿大国会通过邹至蕙的提案作了大量的努力,包括网上签名运动、游说国会议员、联同多个受影响族裔表达诉求等。该社团还表示,如果人权委员会传召证人,他们将乐于作证,因为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为了让加拿大教育界更深入地认识日本侵华史,从2004年起,加拿大“史维会”每年都资助和安排20余位加拿大高中教师去中国考察和学习二战时日本侵略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历史。2005年,经过安大略省教育厅认可,亚洲二战史包括日军侵华史终于被列入高中必修课。这是加拿大高中历史教育内容的一个重大突破。现在安大略省有900所中学使用这本教科书。加拿大“史维会”主席王裕佳还把美国华人作家张纯如的著作《南京暴行》和史咏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图片集,以及有关日军侵华受害人的纪录片分发到安大略省中学作为参考书。 王裕佳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让整个西方世界都能认识日本犯下的侵华战争罪恶,在世界上形成正义的呼声,进而促使日本正视并承担侵华战争的罪责。 电影人士积极行动 胶片还原屠杀真相 由中英美联合制作的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大片《南京浩劫》目前正在紧张拍摄中。预计于12月南京大屠杀70周年之际公映。美国好莱坞王牌编剧威廉·麦克唐纳仔细阅读了美籍华人作家张纯如著的《南京暴行:被二战遗忘的浩劫》等材料后,写成了初稿。《南京浩劫》耗资巨大,英国政府也承诺投入200万美元,支持该片拍摄。 较早一部由美国人制作完成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是《南京梦魇》。该片于2006年制作完成,在美国加州、华盛顿州、纽约州等地试映时,场场座无虚席。该片的制片人朗恩·乔瑟夫是一名心理学博士。他25年前就看到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记录,经过近10年的筹备,《南京梦魇》于2005年正式开拍,影片所花费的近10万美元全部是乔瑟夫自己的积蓄。 由于这部纪录片是从一个美国人独立的视角来叙述史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试映成功后,乔瑟夫赠送了500个拷贝给美国的主流大报,并准备将这部纪录片推向日本。 纪录片《南京梦魇》的完成,背后有一个中国女留学生的功劳。曾任中央电视台记者的吴海燕是该片的中文版制片人和配音。虽然乔瑟夫事先声明:做助手没有任何报酬,但吴海燕仍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感”是她的重要动力。 除了翻译与配音,吴海燕还负责资料搜集工作。在摄制时,她央求乔瑟夫别用这么多极端残暴的史料,因为“不希望把自己的同胞表现得那么惨”。作为记者的她知道立场中立的重要性。“可我无法违背自己的感情。”吴海燕说。在给日军奸杀中国妇女一段配旁白时,她总是忍不住干呕,失声痛哭。每当情绪失控,她便跑出去,擦干泪水,平静下心情,才回去继续录音。 在乔瑟夫默默拍摄他的心血之作时,美国在线(AOL)公司副总裁泰德·莱昂西斯也为偶然接触到的南京大屠杀历史所震撼。莱昂西斯在加勒比海度假时,知道了华人女作家张纯如。在阅读 《南京暴行:被二战遗忘的浩劫》《拉贝日记》等书后,他被这段从来不曾听说的悲惨历史惊呆了,并决心制作一部纪录片《南京》反映这段历史。莱昂西斯邀请获奖纪录片《双子塔》的导演比尔·古腾泰格和丹·史度曼执导该片,并将该片送进了去年的圣丹斯电影节,引起国际电影人的广泛关注。 主流大报刊登广告 两种力量直面交锋 2007年6月6日,美国主流大报《华盛顿邮报》刊出了整版广告——“这些女人,值得一声道歉”。广告讲述了几名“慰安妇”的血泪史,并刊登了她们晚年的照片。同样的广告也刊登在《纽约时报》和加拿大很有影响的《环球邮报》上。 在如此有影响力的大报上刊登“慰安妇”真相的广告是前所未有的,此举马上引起了日本国内一些人的恐慌。6月14日,日本人马上在同一报纸刊登抹杀“慰安妇”历史广告的举动就是证明。 刊登“慰安妇”广告的幕后推动人,是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副会长丁元。他是一位硅谷退休工程师,也是“世界史维会”的长期义工。 日本右翼势力掩盖历史的言行越来越变本加厉。揭露战争罪行真相的努力不仅仅在中国,全世界正义人士都在一起行动。是历史,就不能被掩埋。本报驻美记者 沈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