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作品短评 “写实”穿越厚重时光 新生代艺术家的视觉表达 晴晴 |
| ||
| ||
| ||
| ||
|
金黄色的沉甸甸的田野,映照着秋收喜悦的农妇,每一条皱纹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阳光逐渐被黑夜吞没,暮色笼罩了劳累一天的工人,仿佛是将要谢幕的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一把色彩鲜明的铁锹却忽然横空出世;三十多双旧胶鞋,因为褪色而斑驳的军绿让人想起那个特殊的年代,艰苦的岁月。 2007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的获奖作品似乎透着浓浓的写实风格,只是这份“写实”穿越了厚重的时光。这些场景或许在老一辈人的回忆里根深蒂固,却绝对不会出现在年轻人的视域中。然而,这些景象却被一双双在长辈眼里“稚嫩”的手重现在画布上,真实、亲切,仿佛作者真有亲身的经历。这些画面是幻想的、揣测的,甚至是虚构的,落实到每一条笔画、每一滴油彩,却重组了自然情景再现。 秋收、劳作、胶鞋,这些元素在青年人的思维里,或许已经超越了本身的意义,那是某段时代的象征、某种信念的代表,抑或是新的时尚?旧元素成就了青年人的新幻想,它们变身为表达感情的载体,隐含着新一代的期盼和抒情。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激情四溢的雕塑作品。厚重的云朵,闪电豪雨,人们以夸张得近乎飞跃的体态奔跑着,那充满张力的轻灵身躯放射出激动人心的感染力,终于突破了速度的极限,“飘”了起来。这是作者渴望的自由状态,无拘无束地享受大雨倾盆的畅快淋漓。 士兵和马,行走在陡峭的悬崖之上。线条并不明晰,若隐若现的轮廓却把追寻演绎得恰到好处,作者原来是想表达寻找往事的这个主角。峰回路转,往事流落之处再难寻觅,空旷之中孤独的身影给观者一种沉重感。年轻的艺术家,有意无意地流露着尘封记忆的淡淡哀伤。 他们的创作思维在极大的空间里奔驰、跳跃,忽而飞回遥远和陈旧,忽而飘向现实和创新。年轻的艺术家通过他们观望世界的双眸,在笔端倾泻幻想;通过他们关注社会的热心,用创意表达期冀。不管怎样,他们的视觉和表现都是与众不同的,农妇身上那条绣花的牛仔裤正说明了一切。 晴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