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投资理念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百位共和国将军书法特刊
 第B15版:百位共和国将军书法特刊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7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07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作品短评
“写实”穿越厚重时光
新生代艺术家的视觉表达
晴晴

  ▲“收获的季节”油画上海 杨金宇
  ▲ “飘”雕塑上海 陆步清
  ▲“褪色”油画 浙江 卓亚辉
  ▲“寻找那段往事”雕塑 上海 卓泽斌
  “守望”油画 江苏 江炎冰

    金黄色的沉甸甸的田野,映照着秋收喜悦的农妇,每一条皱纹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阳光逐渐被黑夜吞没,暮色笼罩了劳累一天的工人,仿佛是将要谢幕的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一把色彩鲜明的铁锹却忽然横空出世;三十多双旧胶鞋,因为褪色而斑驳的军绿让人想起那个特殊的年代,艰苦的岁月。

  2007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的获奖作品似乎透着浓浓的写实风格,只是这份“写实”穿越了厚重的时光。这些场景或许在老一辈人的回忆里根深蒂固,却绝对不会出现在年轻人的视域中。然而,这些景象却被一双双在长辈眼里“稚嫩”的手重现在画布上,真实、亲切,仿佛作者真有亲身的经历。这些画面是幻想的、揣测的,甚至是虚构的,落实到每一条笔画、每一滴油彩,却重组了自然情景再现。

  秋收、劳作、胶鞋,这些元素在青年人的思维里,或许已经超越了本身的意义,那是某段时代的象征、某种信念的代表,抑或是新的时尚?旧元素成就了青年人的新幻想,它们变身为表达感情的载体,隐含着新一代的期盼和抒情。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激情四溢的雕塑作品。厚重的云朵,闪电豪雨,人们以夸张得近乎飞跃的体态奔跑着,那充满张力的轻灵身躯放射出激动人心的感染力,终于突破了速度的极限,“飘”了起来。这是作者渴望的自由状态,无拘无束地享受大雨倾盆的畅快淋漓。

  士兵和马,行走在陡峭的悬崖之上。线条并不明晰,若隐若现的轮廓却把追寻演绎得恰到好处,作者原来是想表达寻找往事的这个主角。峰回路转,往事流落之处再难寻觅,空旷之中孤独的身影给观者一种沉重感。年轻的艺术家,有意无意地流露着尘封记忆的淡淡哀伤。

  他们的创作思维在极大的空间里奔驰、跳跃,忽而飞回遥远和陈旧,忽而飘向现实和创新。年轻的艺术家通过他们观望世界的双眸,在笔端倾泻幻想;通过他们关注社会的热心,用创意表达期冀。不管怎样,他们的视觉和表现都是与众不同的,农妇身上那条绣花的牛仔裤正说明了一切。

  晴晴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