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投资理念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百位共和国将军书法特刊
 第B15版:百位共和国将军书法特刊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7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上名牌与外省合作增收百亿
带动了百县十万农户致富

秦武平


    本报讯 (记者 秦武平)广西的甘蔗、陕西的蜂蜜、黑龙江的蔬菜……全国20个兄弟省市自治区的110个市县农产品,经过精加工后都能贴上申城名牌的标签。整合产业资源的光明食品集团,如今在各地投资的178个合作项目可产生112亿元年销售收入,并带动10万外省农户共同致富,在融入全国、服务全国的实践中以诚信收获“双赢”。

  外派驻场员“回家难” 

  杨文龙原是奉贤万头猪场场长,3年多前,被派往爱森公司和江苏大丰地区合作的生猪基地担任驻场员,只能两个月回一次家。由于当地再三挽留这位上海来的驻场员,再多传授一些养猪的先进技术,办事认真的杨文龙也被对方的信任所感动。目前,上海爱森肉食品公司在华东5省建立了15个万头猪场,通过与各地技术服务型合作,每年签约供应的“爱森”品牌生猪24万头。外派的驻场员都是沪上养猪专家,因此在各地被视作“宝贝”,因而出现“回家难”问题。除了在当地推行种猪供给、饲料配方等标准化管理外,这些上海外派驻场技术员还会在棚舍里手把手向当地养殖技术员传授生猪防疫技术等,吸引了500位外地养猪户前来“拜师傅”。

  开明大气分享“甜蜜” 

  从濒临破产到年创利税2亿元,这是广西上思县一家大型糖厂近5年来的巨大转变。之所以这家企业迅速从“贫矿”变“金矿”,主要是上海烟糖集团资本与技术的联合“输血”起到功效。这家由上思县和上海烟糖合作经营的蔗糖企业,通过5年合作经营,输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借助上海烟糖集团良好的销售渠道实现“零库存”,生产能力提高3倍,年产量从4万吨增至15万吨,实现了政府增税、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经营目标和承诺,“上上模式”被当地政府称为“东西部合作的成功典范”。更重要的是,上海烟糖集团几乎将企业盈利都投入下一轮发展,最终使当地3万农户共享“甜蜜事业”的发展。每家农户种上20多亩甘蔗地,一般年收入就可达3万元。上海企业服务全国中体现出的开明大气,也有利于获得更多扩容机会。最近,在海南省投资的东方糖业有限公司已处于筹建期,预计今年11月就能投产。

  评论 070728102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