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投资理念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百位共和国将军书法特刊
 第B15版:百位共和国将军书法特刊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7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酷暑难耐,取养老金的白发队伍为啥排到门外——
老人有“隐情” 银行有“苦衷”

金志刚 周枫


    昨天,浦东86岁的叶老伯向本报夏令热线投诉,大批老人在昌里路89号的上海银行取养老金,排的队从银行大堂一直排到人行道上,“天气那么热,老人们受得了吗?”记者调查后发现,银行服务跟不上有其“苦衷”,老人“扎堆”到银行取钱也有“隐情”。

  烦恼   取钱排长队  

  据叶老伯反映,他特意避开10日、15日、20日、25日这4天取养老金的高峰日,叫儿子于近日代他去昌里路89号上海银行取钱,没想到儿子回家后告诉他,取养老金的老人们从银行大堂排队一直排到了门外人行道上,烈日暴晒下,年老体弱的老人多喊“吃不消”。

  叶老伯为老人们“呐喊”:现在很多银行都已经有进门取号等候的设备了,这家银行为何至今没有?他建议,除了增设取号设备和座位外,银行是否可以考虑提早开门。

  原因  各方人涌来 

  据了解,上海银行昌里路支行地处上钢、上南居民区,周边居民中有大量养老金客户,这家支行的门口还有一个公交车站,近十条公交线路在门口靠站,所以不仅附近居民,就连较远的养老金客户也乘车到这个支行取钱,导致银行业务繁忙。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也促使老人们到此“扎堆”,那就是昌里路支行处理养老金业务速度比较快。在养老金发放高峰日,开足5个营业窗口,半小时可接待120人。昨天下午,一些老人也对记者表示:“这里速度快,宁愿排长队也要到这里取钱。”

  解难   附近可分流 

  那么,昌里路支行为何不增设排队叫号系统呢?原来,这家支行只有60平方米的面积,无条件设置排队叫号系统,狭小的大堂也无法再增加座位。据了解,上海银行目前已将这个支行列入改建范围,以期增加面积。

  正因为此处长期存在排队现象,上海银行浦东分行已在上钢、上南及周边地区增设其他支行,其中最近的是地处云台路161号的周家渡支行,与昌里路支行仅隔两条马路,步行约6分钟。周边区域其他网点还有:浦三路支行(浦三路645号)、三林支行(永泰路889号)、华夏西路支行(上南路3895号),老人们可选择离家近的支行“分流”取款。

  本报记者 金志刚 志愿者 周枫

  【记者手记 】

  老人也应顺势而变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一个“怪现象”。尽管银行工作人员已多次劝说老人错开取养老金的高峰日,但很多老人依然按老习惯在高峰日到昌里路支行取钱。细问原因,有的老人说:“习惯了,公交线路比较熟,人老了就不喜欢改变,改了说不定会迷路呢。”有的则说:“我们老同事都约好在这一天到昌里路取钱,借这个机会还可以聚一聚,到附近茶馆喝茶聊天呢。”

  其实,老人们的这些“隐情”也好解决,比如小辈陪同老人到新网点去取一次钱,让老人熟悉一下新的线路;借取养老金之机老朋友相聚的,也可以提前约定到新的网点去“约会”,这样既能免除老人大热天排队,也可以缓解昌里路支行人满为患的现象。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