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号手和他喜欢音乐的一家人 杨建正 姜燕 |
| ||
| ||
| ||
| ||
|
周万荣,87岁,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队员,曾任上海交响乐团首席小号。虽是耄耋之年,可他仍然每晚坚持演出。 音乐,对周万荣来说,是健康良方。音乐陪伴了他一辈子,无论有什么不愉快,只要一站到台上,演奏起熟悉的乐章,他立刻把什么都忘了。 家里挂满了照片 老夫妻俩住在幽静的茂名南路上,装修普通的住房收拾得整整齐齐,最引人注目的是房子里挂着的各种各样的照片。最小的一张是周万荣母亲的单人照,人最多的一张是老伴卓俭年少时的“全家福”。 从照片上可以看出,两人原来都是“大户人家”。周万荣是武汉人,生在武昌,长在汉口,在那里开始学习音乐,上世纪30年代末到了上海。周万荣说,武汉那时候有家爵士音乐传习所,有很多来自俄罗斯、法国、美国的音乐老师。 卓俭比先生小10岁,祖籍广东,家里很早就迁居上海,她出生在上海。也许跟早年的生活习惯有关,老太太特别喜欢猫。跟她聊起了猫,她很伤感地说,她之前养的一只猫都18岁了,后来生了肿瘤,无药可救,去年只好让它“安乐死”了。现在她又养了一只猫,才几个月大。 老伴也爱上了音乐 周万荣一家都和音乐有着或深或浅的缘分。他在上海交响乐团当首席小号时,太太是团里的会计。后来儿子拉小提琴,也进了上海交响乐团;女儿最初弹钢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继续,后来接了妈妈的班。现在女儿的女儿也踏进了音乐圈,最初不愿意学钢琴,趴在琴上哭,后来爱上了长笛,不让她吹还不乐意。 周家的相册里,有一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照片,一家人吹拉弹唱,连卓俭这个不会乐器的都把一双手架在钢琴上。老太太坦然地笑着说:“那是为了配合拍照,做做样子的。”耳濡目染,老太太也爱上音乐,每周六必看上海音乐台播出的音乐会。 儿子在日本也搞音乐 从上海交响乐团退休后,周万荣参加了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20年来一直在和平饭店演出,前不久和平饭店关闭装修,才转到华亭宾馆3楼。据说,有些老外还特意追到华亭去听他们的演奏。 毕竟年数大了,家里人不放心,定居日本的儿子打电话回来时,经常劝老爸在家养老。可周万荣不愿意放弃,不是在乎那点钱,他说:“一上台烦恼都忘了,越吹越开心。” 儿子最能理解父亲的这种感觉。周万荣家客厅的茶几上,压着一张杂志画页,那是大阪交响乐团一次纪念演出的照片。周万荣和卓俭一下就指出儿子的位置,中间偏右一点点,“左边是首席中提琴。他刚来的时候坐在那边,”卓俭指着乐团最边上的位置,“现在已经坐到这里了。” 她说,儿子1988年到日本大阪交响乐团,后来就留在了那里,还娶了个日本妻子。 这张画页边上,还有2张长相酷似的单人照,一张是儿子的,一张却是卓俭从杂志上剪下来的。卓俭颇为得意地说:“这个影星长得太像我儿子了。” 妈妈牵挂儿子,儿子也惦记妈妈。每天儿子都会打个电话回家。只要出去旅游,他就背个相机拍个不停,回来后照片印两套,一套专门寄给家里。老两口最快乐的事,就是翻出儿子的照片,看了又看。 杨建正 摄 本报记者 姜燕 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