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周刊
 第B18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4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5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培训资讯
 第B27版:求职·培训·移民
 第B28版:求职·留学·培训
 第B29版:求职·培训·移民
 第B30版:求职·移民动态
 第B31版:求职·移民·培训
 第B32版:求职·名校风采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招聘·自荐
 第B35版:求职·招生资讯
 第B36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01版: 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7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立独行的王健

任海杰

  ■这次与王健合作的是著名吉他演奏家戈兰·索谢尔
  ■王健新发行的唱片《梦幻曲集》

   在这个盛夏季节,王健再度回到了上海,回到了父母的身边,而此时,他的新唱片——《梦幻曲集》,正由著名的DG公司在全球推广发行。

  见到王健,他依然给了我一个大拥抱。我说:“不好意思,我身上的衣服湿了。”他笑眯眯地说:“没关系的。”

  王健微笑时,两嘴角向上一翘,如一弯明月,恬静而又清澈,非常迷人、动人。这样的笑容现在已不多见。

  1、对名琴不必过分迷信

  对提琴演奏家来说,手中所使唤的“家伙”,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世界乐坛经常走南闯北的王健,现在随身使用的是一把意大利的阿玛蒂大提琴。不过,对现在市面上过度炒作的“名琴热”,王健却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说,我们不要对名琴过分迷信,其实从制作技艺上来说,现在的制琴水平已完全能达到当时意大利的全盛时期,而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那些名琴,之所以到今天还能发出那么美妙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几百年以来,经过好几代大提琴家、特别是著名大师的持续演奏,琴板不断地被震动,琴身的每个部件不断地被高水平的演奏潜移默化地“优化”了。这样天长日久,从物理上来说,琴的性能就被“煲”得越来越好,以至于逐渐成为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名琴。不过,再好的名琴,你如果几年、几十年不碰它,时间一长,声音照样也会“哑”的,所以说,名琴其实是被无数的人拉出来的。

  王健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为了阐述在琴与演奏家的关系中,演奏家应该永远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你只有心中有音乐,心中有感情,然后才能通过琴声表达出来。同样,作为听众来说,在欣赏演奏家的表演时,最应该关注的是演奏家所表达的音乐,而不是他(她)手中所使用的是什么琴。

  有人说,琴是演奏家的伴侣、爱人、情侣……但王健认为,对演奏家来说,琴就是自己“说话”的工具,如此而已。最重要的是作曲家所谱写的音乐,是演奏家全面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积累。

  2、录《梦幻曲集》就是为了好听

  作为与DG公司签约的大提琴家,王健之前已录制过多张唱片,包括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样的重头作品,而最近发行的这张《梦幻曲集》,则是王健的首张大提琴小品集。一般来说,与大提琴合作的大多是钢琴,但王健这次却选择了吉他,与他合作的是著名的吉他演奏家戈兰·索谢尔。对此,王健是这样说的:“我觉得有机会尝试不同的乐器组合会很有意思,吉他是我的第一选择,因为它具有一种非常内敛的声音。”诚如所言,大提琴与吉他二重奏,这样的组合,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唱片中,以前似乎没有见过,因而是一次非常新颖的尝试。

  王健在与戈兰·索谢尔准备曲目时,定下的首要目标就是曲目一定要“好听”,为此他们在四十多首准备曲目中,经过反复筛选,最后挑选出19首。在这19首曲目中,既有根据舒伯特、舒曼、埃尔加、法雅、西贝柳斯、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大师的小品改编的曲目,也有苏格兰的民间音乐、中国的《牧歌》、巴西民谣,甚至还有皮亚左拉的探戈音乐、音乐剧《猫》中的“回忆”……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或抒情、或沉思、或舞曲、或优雅,王健在琴弦上尽情倾诉,温暖浪漫的情怀一如既往。

  王健饱含深情地说,唱片中的有些作品对自己有着特殊的意义,如刘荣发当年改编的《牧歌》,是自己9岁时为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的第一首曲目。王健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自己演奏完后,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大提琴首席走上前来,对王健的演奏大加赞赏,给了年幼的王健以极大的信心。时过30年后的今天,当王健再次拉起这首曲子,多少往事涌上心头,仿佛这首曲子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自己。还有曲目中的《西西里舞曲》,小时候的王健也多次拉过它,它既是王健父亲最喜爱的曲子,也是王健的老师阿尔多·帕里索的最爱,因此将它选入本专辑,就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为了录制好这张唱片,在艺术上一向严谨的王健,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进行练习,他认为拉小品与拉其他作品并没有什么区别,都要认真对待,都要把自己最真实的感情表达出来,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3、开好车的感觉犹如拉一把好琴

  读者们也许还不知道,王健与车也有着特别的缘分。在王健还是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坐了回部队的军用轿车,从此便迷恋上了车,以致父亲在教他拉下弓渐强时,王健马上说:这个如同汽车上坡;父亲在教他拉上弓渐弱时,王健又说:这个如同汽车下坡。

  在幼儿园时,王健参加童车比赛,经常得第一名,从此对驾车的兴趣更大了,甚至还瞒着父母在外学自行车、三轮车(黄鱼车)。有一次,王健家搬迁,当时运家具用的就是“黄鱼车”,这时候他的父亲才突然发现十岁才出头的王健原来会骑“黄鱼车”。就这样,王健在前面骑,他父亲在后面推,完成了这次搬家。

  在王健成为世界乐坛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后,有一次王健的父母去英国探望他,王健开着宝马跑车来接他们,一路上王健开得又快又稳。王健的母亲平时一坐车就要头晕,但这回坐在儿子的车上,却一点都没觉得不适。原来王健初到美国后,就已经开始学开车了,等到了英国以后,他还特意去了当地的赛车培训学校进一步深造,因此王健的驾车水平可以称得上是专业级的。

  问王健为什么如此喜欢开车,王健说,其实音乐家中喜欢开车的有很多,如卡拉扬、阿巴多等等。开好车的感觉就如在拉一把好的乐器,快、慢、强、弱,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控中。开车与演奏有许多相通之处, “人车合一”才能开好车,同样的,“人琴合一”才能拉好琴。

  4、期盼华人音乐真正立足世界乐坛

  王健16岁时就出国留学了,二十多年的海外乐坛经历,使他感慨良多。当年发现王健特殊才华和天赋的小提琴大师斯特恩,是位犹太人。后来王健到美国后才知,犹太人在世界乐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许多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的演奏家和大师都是犹太人,也不仅是因为犹太人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的重量级地位,更为重要的是,犹太人特别热爱艺术,热爱音乐,在音乐上非常舍得投入。别的不说,就说音乐会的现场,来买票听音乐会的犹太人就特别多。而我们华人,在海外相比之下开菜馆的比较多,来现场听音乐会的就比较少。这种状况什么时候能改变呢?

  近几十年来,在亚洲,先是日本,然后是韩国,都逐渐重视起对古典音乐的全方位投入,现在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无论是在演奏界、声乐界,还是指挥界、作曲界,日本和韩国都已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韩国,虽然国家不大,但在文化艺术及音乐的投入上是非常让人钦佩的。我们能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呢?

  音乐的普及和提高,尤其是经典音乐的普及和提高,对提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除了经济和国力外,在文化艺术上是否有一定的影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这方面,音乐尤其显得突出,因为音乐是全人类最通用的语言。身居海外的王健对此感触尤深,他高兴地看到,近些年在国际乐坛上,已经活跃着越来越多的华人歌唱家、演奏家、指挥家和作曲家,不久前,王健就在美国首演了华人作曲家黄若的大提琴协奏曲《人山人海》,那是部非常有意思的作品。据说黄若将在今年下半年来沪,举办他的作品音乐会。

  王健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文明的提高,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关心、支持、扶持经典音乐的普及和发展,在世界上真正树立起文化大国的形象。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