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一繁两种年表 李伟国 |
年代学是治史的钥匙之一。也许有人认为,年代就是时间,有什么复杂的,还能成为学问?不然。人类对时间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年月日的记录方法也是逐步演进的。 以日出和日落计日,以月亮圆缺计月,以四季的周而复始纪年,中国古人又首创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来纪年,后来人类才发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而这其中,又有许许多多的复杂问题需要解决,许多数据需要修正。于是各民族、各地区、各个不同的时代,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纪年方法。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六十年为一甲子,周而复始。而历代帝王又有打上自己烙印的年号纪年法,在皇位的继承中,在改朝换代时,还要发生种种以继位者和开国者意志为转移的情况,多个政权并存的历史时期又增加了这种复杂性。 中国古人早就注意及此,年号和甲子的对照梳理工作,古已有之,进入近现代以后,更是代不乏人。在采用公元纪年的今天,要以一个时间尺度观照古代的历史,要以一个时间尺度对照世界历史,就必须要有一种合适的工具书,以随时查对。 由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方诗铭先生主编的一简一繁两种年表,是被读者公认为最实用的年代查检工具书。 “一简”即《中国历史纪年表》,原来是《辞海》的一个附录,使用频率非常高。这个年表的单行本早已脱销,鉴于读者需求甚殷,上海人民出版社取得了出版权。 “一繁”即《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从中可以查到历史上的每一天。陈垣先生的名作《二十史朔闰表》和《中西回史历》与此书性质相同,惟陈老的著作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开创性成果,方先生的著作则注入了更多新的学术成果和现代元素,使用更为方便而已。这次转入上海人民社,由方小芬编审做了少量修订。 这部书对于从事与中外历史相关的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说,更为合适。其基本功能当然是查历史上的年、月、日、干支及其与公元的对应关系。实际上,历史上的某一年号所代表的一年,与相应的公元纪年是不可能完全重合的,这种情况,只有使用这部工具书才能解决。 大年表还有许多特别的功用,在此仅举一例。某地出土一块石质地券,地券上有铭文,最后所写的时代是“宣和二年某月己亥朔某日丙午”,月日字已经失去,能迅速查出来吗?能。我们利用大年表,查到宋徽宗宣和二年,即可查得首日(即朔日)为己亥的是九月,这个月的丙午日,利用书后的六十甲子表推算,,可知为八日。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就如同解一个简单的方程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