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周刊
 第B18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4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5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培训资讯
 第B27版:求职·培训·移民
 第B28版:求职·留学·培训
 第B29版:求职·培训·移民
 第B30版:求职·移民动态
 第B31版:求职·移民·培训
 第B32版:求职·名校风采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招聘·自荐
 第B35版:求职·招生资讯
 第B36版:求职·培训动态
  
2007年7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景再现”能否有所标识?
从纪录片《中国蓝盔在行动》说起
俞亮鑫

  ■ 《中国蓝盔在行动》画面

    明晚,上视纪实频道将推出5集纪录片《中国蓝盔在行动》。这部纪录片揭开了中国“蓝盔”的面纱,展现了中国维和部队先后在柬埔寨、利比里亚、刚果(金)、苏丹、黎巴嫩等地积极参与维持和平行动的情景。荧屏上的战争场面亦真亦幻,枪炮齐鸣,火光交织,有些精彩场面犹如好莱坞大片……

  真假掺杂难分辨

  据介绍,《中国蓝盔在行动》中有许多是真实的镜头,是从中国维和部队100多小时的素材中剪辑出来的,有些镜头是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十分珍贵。但全片也有20%的镜头是群众演员表演的“情景再现”场面。应该说,这些“情景再现”的场面拍得十分逼真,效果不错,但这就使观众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镜头面前难辨真假了。有观众指出,若干年以后,谁还分得出《中国蓝盔在行动》是真实的历史记录还是镜头中有真有假?这就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情景再现”部分是否需要有明白无误的标识,以帮助观众和后人辨识。

  运用得当尚可为

  对于纪录片能否运用“情景再现”这一手段,去年就在电视界引起过争议。随着收视率大战的升温和纪录片不断走向商业化,“情景再现”正在荧屏上变得越来越多。应该说,“情景再现”只要运用得当,对于纪录片是表现手段的丰富,是历史空白的填补,尤其在历史场面早已逝去、根本无法找到当年影像资料的情况下,只有运用“情景再现”来丰富历史画面,《故宫》《恺撒》《圆明园》《郑和下西洋》《复活的军团》等就是这样。但这些历史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即便没有标识,也能让人一目了然,因为,人们凭着常识就能知道当年不会有这么清晰的影像画面。

  故意“做旧”更可怕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方方对记者说,对电视纪录片而言,它的基本特征是真实,如有“情景再现”应该有所标识,以示区别,这样就能保证素材的原始状态和历史资料的真实性。她不赞成大规模使用“情景再现”,但表示如果遇到历史的断点和空白点,适当运用是可以理解的。纪录片专家章焜华说,历史情景其实是不可能再现的,人们靠自己想象再现的场面完全可能走样,甚至背道而驰。因此,他建议把“情景再现”一词改成“情景模拟”,并作出明确的标识。他指出,现在一种可怕的现象是,“情景模拟”的场面还故意“做旧”,故意拍成黑白片,与真的画面相连,以混淆视听。对现实题材,他不赞成进行“情景模拟”,认为应该强调纪录片人的职业精神,老老实实进行追踪拍摄。

  行业规矩待制订

  为何对“情景再现”作标识这么难?据记者了解,原因有三:一是“情景再现”的镜头含金量毕竟不如真实的镜头,故意模糊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二是一旦纪录片标注“情景再现”,容易让观众产生“间离效果”,更难打动观众。三是一些纪录片人虽然也希望进行标注,但由于目前整个纪录片行业没有相应的行规,谁标注就意味着谁吃亏。

  一些行家指出:为了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纪录片对“情景再现”应该有清晰无误的标识,否则会造成观众识别困难,《中国蓝盔在行动》如此,去年的《唐山大地震》也是如此。问题严重的是,由于“情景再现”能够以假乱真,现在连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也纷纷效仿,有的甚至借此造假,令人震惊的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假新闻,就是运用“情景再现”手法拍摄的,这足以引起人们的深思和警惕。  首席记者 俞亮鑫

  博客  评论 070729107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