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法治视窗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 目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保健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暑期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第B16版: 广 告
  
2007年7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功夫要在“股”外

马廷刚


  其实,大可不必把大学生炒股当作洪水猛兽。毕竟,即将踏上社会的大学生如果有闲钱与闲时,“预习”一下股市冷暖未尝不可。从大处说,这也是一种财商的培养,能够让他们在炒股中学到金融、财经知识。

  炒不必畏,功夫要在“股”外。时下许多大学生的炒股生涯,大多停留在打打闹闹的“初级阶段”,与街坊大妈的炒股方式毫无二致,盲目跟风者居多,对基础金融知识知之者不多,对宏观经济走向研究与把握不够。如果是这样,对宝贵的求学时间是一种浪费,也对他们的财商培养毫无裨益。

  我想起了美国有一位名叫格雷厄姆的中学教师,圣诞节和孩子的生日,她总是把股票当做礼物赠送给孩子们,同时经常给他们灌输金融、经济知识,并就股市问题进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几年后,她的儿女们通过这份特殊的礼物,各自的账户膨胀到1万美元左右,还成为像模像样的经济小专家。

  当然,我们不能做简单的类比,但问题是,我们的大学生到底掌握了“股”外的多少经济学“功夫”呢?因此,应当把炒股当种一种历练个人财商、提升经济学学识、应对未来挑战的宝贵渠道,在保持平常心态的同时,多增强点“股”外的经济功夫,这才是不二选择。  马廷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