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法治视窗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 目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保健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暑期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第B16版: 广 告
    
2007年7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三十八期新民科学咖啡馆打开了一本“机器人简明百科书”
我有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梦想

唐洁 董纯蕾 马亚宁


  机器人,童年幻想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今年暑期,众多娱乐产品不约而同地打出“机器人牌”。但其实,你并不了解机器人——它不一定要人模人样,最重要的是“掌握”一门与人沟通的语言。其实,支配机器人一举一动的终究是人类的知识与经验——凭现在那点聪明,它们尚不足以“造反”,即使将来日益智能化,海量的数据库也可防范机器人与人为敌。

  由本报和市科协日前联合主办的第38期新民科学咖啡馆,仿佛为读者提供了一本“机器人简明百科”。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虚拟制造技术研究院院长姚福生教授将机器人的常识和故事娓娓道来,现节选部分精彩内容,保证你今后聊起机器人“底气”十足!

  人类的梦由来已久

  机器人,英文名robot,承载着现代物质文明的很多梦想。大多数人不知道,人类关于机器人的梦想,其实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中,冶炼之神便开始用黄金打造机械仆人。

  公元1世纪,杰出的工程师赫伦(Heron)设计出一些令人叹服的自动机器,据说其中一台还能说话。另一位科技奇才达·芬奇在1495年的草稿中,夹着一张制作机械骑士的草图,这个机器人骑士能坐能站,手脚还能活动,人们认为这应该是第一份人形机器人的设计图。直到1921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首创了术语“robot”,这个叫法才开始流行。

  机器人如何拥有智能

  根据姚福生院士的定义,所谓机器人,就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规划、动作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装置。它又可分为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两大类。前者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后者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

  这一堆堆冷冰冰的钢铁,是如何被赋予智慧的?这里牵涉到一个“人工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的机器人。

  机器人也有情感能力

  科学家教会计算机依靠有关知识开展逻辑推理,模拟人的推理、记忆、学习、创造等智能特征,就像是把人类脑中的知识、经验、习惯等等,整理成数据,统统输入到机器人的“大脑”里。搜集的资料越多,数据库的内容量就越大,模拟人思维的程度就越高。除此之外,随着科学家们对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更深入的研究,他们越来越肯定:情感是智能的一部分。因此,人工智能领域的下一个突破可能不仅在于赋予计算机更多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要赋予它情感能力。说不定在未来的世界里,诸如《终结者》之类的电影情节,真的会发生。

  机器人的N种梦想

  电影里,一辆轻巧的雪佛兰,可以变身为高大威猛的“大黄蜂”;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汽车按需瘦身,缓解停车难?一位小伙子受电影启发,渴望身边有个可随时减肥的汽车机器人。

  一位女大学生满怀爱心,希望物美价廉的“陪伴机器人”早日诞生,为老人排忧解难,排遣寂寞。姚院士指出,照顾老人、陪伴小孩的非工业机器人,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随着CPU、RFID射频设备、嵌入式芯片等技术设备不断降价,机器人肯定越来越亲民。

  “科学家已经发明植入人脑的芯片。人们去世后,如果将载有人类记忆的芯片植入机器人,不就可以延续人的生命和思想吗?”一位四年级小学生的异想天开,引来会心的微笑。

  本报实习生 唐洁  记者 董纯蕾 马亚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