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伊”学什么 晏秋秋 |
伊拉克队夺冠,让人跌破眼镜,也让人感慨——中国队该借鉴点什么呢? 第一要借鉴的,是培养“斗士”的环境。球员的精神动力,并不是“掌门人”念两首诗,瞎指挥几下,就能“油然而生”的。“国破山河在”,伊拉克民众如今仍生活在硝烟中,国内没有正规比赛,一些伊拉克运动员被肆意谋杀……与之相比,中国足球的生存条件,不可谓不优良,为什么国运昌而球运不昌呢? 根源,大概不是“技不如人”,而是“人不如人”。一些足球运动员,被繁华马路的香风一吹,被灯红酒绿的氛围一泡,自然而然就失去了“拼搏”的动力,失去了血性。 第二要借鉴的,应该是国家队的结构。伊拉克队主帅上任才两个多月,球队备战亚洲杯,才一个多月。相比之下,“朱家军”组队已两年多,为了亚洲杯大搞“飞行集训”,还四处拉练。准备不可谓不充分,但比赛下来,何以“两年多”输给“一个月”? 归根到底,“婆婆”太多不是好事。伊拉克队“建制”非常简单,主教练一句话说了算。反观中国队,有体育总局、足协领导,有领队,有“教练委员会”……管理层次之多,方式之复杂,让人“惊叹”。 第三要借鉴的,是球队的风格培养。昨役1比0领先之后,伊拉克队并不退缩,依旧杀得性起,大举进攻。这就是一支球队的风格,也是“魂”之所在。这么多年来,中国足球始终赶不上韩国队,“失魂落魄”是最大原因。 培养球队的风格,要有“配套工程”。有性格的球员,有“气派”的教练,还有容得下有个性的领导。三者俱备,则“队魂”不远矣。否则,再好的队员,再好的教练,遇到只会念诗的领导,也是“兵遇到秀才”——不是一路人啊。 晏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