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泰,瞄准国际大舞台 |
|
(上接B1版) 在他的经历中,有两件事一直铭刻在心。一件是他当鞋匠时,有次鞋锥不小心扎中了手指,钻心的疼。他咬牙拔出锥子,用纸片包好伤口,忍痛为客人补好鞋子,一点也不马虎。那阵子他修鞋比同行赚得钱多,就是修得认真,不管天冷天热,还是生人熟人。 另一件是2001年5月1日胡锦涛主席来厂视察。锦涛同志离厂之前,语重心长地勉励南存辉:你们一定要十分重视质量啊。 一边是国家的要求和期望,一边是生活的经验和启迪。南存辉深知“质量”两字的分量。他在职工大会上动情地说,我最大的愿望是:在世界的电器行业里,有一个响亮的品牌来自正泰,她的名字叫中国。这些年来,正泰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他们有数百人的质量检测队伍,有总裁质量巡视制度,还有“董事长专线”,无论企业怎么发展,对此一点也不含糊。 自然,质量好,也要创新,要跟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升。南存辉说,真正核心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己创新。正泰在这个方面是舍得花血本的。每年拿出销售额的3%-5%用于科技开发,一点不逊色于大型国有企业。其间,为了一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竟前后花了六年时间,投入了上千万元。颇有远见的是,正泰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在温州花巨资建起科技大楼,在杭州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研发基地,在上海甚至在美国硅谷都有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正泰还每两年举行一次科技大会,对有贡献的部门和个人予以重奖,奖金从30万到500万,接近国家最高科技大奖的水平。 “诚信”叩开海外大门 正泰产品能够源源不断地进入国内外市场,是与他们正确的营销策略分不开的 。 当年,像所有的温州人一样,正泰用“五个千万”来推销自己的产品,那便是“走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理尽千头万绪,历经千辛万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南存辉敏锐地发现,仅仅靠吃苦耐劳的办法不行了,还须“千方百计”迎合国际潮流。 有件事对南存辉启发很大。有一次,有家希腊公司订购了一批电器产品,原本是海运的。发货前南存辉抽查了一件,发现有点小毛病。按当时的国内标准这是合格的,可这是首次发运国外,南存辉决定全部开箱重验。负责运输的经理急了,这样会耽误船期,对方可能提出索赔。南存辉沉思一会,脱口两字:“空运”。海运改空运,要增加80万元运费。然而,就是这个80万元,换来了正泰的信誉,这家希腊公司成了正泰的老客户。“诚信”使正泰叩开了国际市场一扇又一扇厚实的大门。 诚信要讲,策略也要灵活。面对正泰的崛起,一些长期霸占国际市场的电器巨头想方设法地堵击,甚至不择手段地打压。正泰不为所惧,采取灵活的战术,兵分多路逐鹿国际市场,一是频频亮相国际大型会展,在著名的德国汉诺威特展会上,出手阔绰,占有最好的展位,叫板国际电器巨鳄;二是抢占国际销售制高点,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八个海外办事处;三是物色海外代理商,与他们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今年5月间,正泰在乐清和上海召开了国际营销大会,48个国家和地区的192名客商近悦远来,显示了自己的魅力。而今,正泰在全国各地有2000多家销售公司和特约经销处,在海外有400多名“洋推销”,正泰产品远销70个国家和地区。 两次“革命”的新生 仅仅20余年时间,正泰从5万元起家,增加到60亿元资产,无疑是种神奇的速度,这在温州乃至长三角的企业家中都是佼佼者。当我迈进徐家汇港汇广场正泰集团上海中心,面对面地采访南存辉时,谈话的主题自然是成功的“秘诀”了。 南存辉身材厚实,方脸宽额,看上去充满了力量和智慧。可能是接受过许多采访和参加过大量的社会活动,谈吐从容,思路敏捷。他坦陈,正泰成功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他形象地把自己比作一粒小小的“种子”,温州活跃的经济是“土壤”,而改革开放是灿烂的“阳光”。他说,这些年正泰不断拓展,还有很重要的因素是保持忧患意识,保持改革意识,保持创新意识。 他说,中国的民企要做大做强,仅仅靠自己的才智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引进现代化的管理,从家族企业转变成企业家族。决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众人围着转,弄不好树倒猢狲散”。他介绍,正泰在股权和管理上进行了两次“革命”。一次是自己带头,高层管理人员的家属不得进厂工作;另一次是稀释股份,吸收优秀人员入股,正泰集团的股东已从10个增加到115个,而他自己的股份从100%下降到20%多,整个南氏家族所占的股份也不到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打造了一支专业团队来管理正泰企业,这支团队除了来自海外的,国内主要有四类人员组成,一是退休技术人员,这是技术的核心力量;二是国有企业的退休员工,这是基层的管理骨干;三是政府部门离退休干部,这是重要岗位上的有力支撑;四是应届大学生,是正泰的新鲜血液。 在竞争激烈的年代,企业能保持20年的辉煌,已是很不错的了。我问正泰的远期打算。他说,正泰的目标是国际大舞台,但我们已经看到,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紧张、环保严峻,应该未雨绸缪,寻找新的突破点。他强调,企业赚钱是目的,但不是“唯一”的目的,企业必须肩负起发展与保护的双重责任,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人类生存的呼唤。 后记 采访完南存辉先生,有人问我,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我想用南存辉先生的一段话来回答:中国的民营经济正从劳动密集型提升为科技密集型企业,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世界品牌”跨越;从产品经营提升为资本经营,实现由“区域工厂”向“跨国企业”跨越;从家长式管理提升为职业团队管理,实现由“家族企业”向“企业家族”跨越;从普通老板提升为优秀企业家,实现由“追求经济效益”向“追求社会价值”跨越。 从均瑶集团的王均金,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到正泰的南存辉,昔日,他们从温州农村走来,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儿子。今天不再是当年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儿子,他们是中国现代企业家的优秀代表,也是中国现代企业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