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八一特刊报道
 第A18版:建军80周年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长三角周刊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 广 告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A18版: 建军80周年特刊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7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战前,在空棺材上留个名
——来自上海市荣誉军人疗养院的故事
潘高峰


    闵行区沪闵路上,有一座疗养院。初看上去,绿树掩映别墅,池塘碧波粼粼,这里与一般的疗养院没有什么不同,但知晓内情的人会告诉你: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群为新中国诞生受伤流血、立下功勋的荣誉军人。他们有的曾在抗日战争中激战四明山;有的曾经死战孟良崮;有的参加过惨烈的鲁南大突围;有的曾在波澜壮阔的渡江战役中血染长江;有的在解放上海的凯福饭店战役后,听到有轨电车在新上海街头的第一声“叮当”……共和国历史上不少赫赫有名的战役,都留下了他们的血汗印迹,身上的伤痕,是他们最骄傲的勋章。

  这些英勇、顽强的军人,把青春岁月献给了共和国的昨天,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日前,记者来到这所上海唯一的荣誉军人疗养院,探访老战士们。   本报记者 潘高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