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仅仅及格是不够的 刘朝晖 |
| ||
| ||
| ||
|
从2005年的陆风,到今年的华晨、奇瑞,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出口到欧洲市场后,接连遭受了“碰撞门”事件的困扰,严重影响了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形象和质量声誉。中国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真的就那么低劣吗?明明通过了国家的碰撞实验认证,到国外为何却不堪一撞?所有关心自主品牌的人们为此不禁困惑起来…… 样车与量产车没有差别 曾经有消费者怀疑,某些汽车企业在国内进行碰撞安全认证的样车与实际量产车之间存在着差别,比如钢板厚度不一样等。对此,上海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冯鸣树主任给予了否定的回答。 冯鸣树介绍,汽车车身模具是相当精密的,不可能用同一套模具同时轧制厚薄不一的车身钢板,这在技术上完全行不通的。另外,重新开一套模具的成本也相当高昂,汽车企业不可能为了碰撞测试而另外开一套与量产车不同的模具来制造样车,这实在是个又笨又贵的想法。因此不存在碰撞测试样车与量产车之间的不一致性。而在国内碰撞通过后,到国外一撞就变成“可乐罐”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于国内汽车企业对于碰撞法规与标准体系的模糊认识甚至无知。 标准不一结果迥然不同 汽车的安全性能一直是各国政府对汽车工业实施管理的重点之一,为此包括我国在内,各国都制订了相关的汽车安全强制性法规。目前出口的车型确实也都通过了包括碰撞在内的这些法规的要求。但是冯鸣树主任强调,这其实只是一道最基本的入门门槛,与德国全德俱乐部(ADAC)对中国汽车进行的NCAP标准的碰撞完全是两码事。 由于法规要求只是一个入门门槛,因此依靠法规限制来促进汽车产业的安全性提高和减少汽车交通事故的伤亡率,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发达国家,如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除了安全法规的强制管理之外都制订了远远高于法规要求的新车评价程序(NCAP),NCAP通过权威评价,将汽车的综合安全性能以通俗易懂的星级方式表示,为汽车消费者提供市场上热销车型的安全性能评价信息。其中占很大比重的是针对被动安全技术领域(碰撞安全性等)的评价。无论从速度、内容,还是评价体系,NCAP与基本法规要求,均有不小差别。 我国现在很多出口的车型通过的只是出口目标国家的法规门槛,仅意味着取得了在该国市场销售的资格,当地政府不会再设置市场准入障碍。但是跨过这个法规门槛,只能说明是合格的产品,但并不代表就是优质的产品,这与NCAP的标准还有很大距离。冯鸣树打了个比方,基本法规要求好比是二年级水平考试,而NACP是六年级水平考试。仅有二年级水平的人当然不可能通过六年级水平的考试,中国汽车在ADAC进行的碰撞测试中屡屡栽跟头也就不难理解了。 出口前先做好模拟考 由于国外的NCAP评价组织多是由政府、汽车制造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高校、消费者组织、保险公司、汽车俱乐部等多方组成,在引导消费者购车方面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虽然不能否认其不是技术壁垒的一种方式,但是国内汽车企业对在国外市场遭到这种挫折,不应该有什么不服气的,不能怨天尤人,更多地应该是从自身寻找原因。仅仅满足于达到当地法规的及格要求是不够的,毕竟市场不会买你的账。冯鸣树建议,为了不再出类似“洋相”,我国汽车企业应该向更高的标准看齐,在出口前最好先做个模拟考,看看自身在NCAP标准的测试中水平如何。 冯鸣树介绍,目前上海的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不仅可以进行满足中国所有相关法规的多项测试,并获得了欧洲、美国、中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认证,全面覆盖从安全、环保到新能源替代的测试,已可以进行9种不同形式的碰撞实验。更重要的是,其一年前就已经与ADAC签订了技术引进协议,具备了用ADAC的标准进行碰撞实验的能力,已经获得ADAC的认证证书,是国内与ADAC唯一的合作机构。在ADAC的测试中,除了根据碰撞数据公式计算星级,还有主观评价程序,一般是对分数做减法,根据碰撞后的结果再对车辆在更高速度等情况下的安全性能趋势做出评价,汽车制造企业可以对此进行申诉。而上海目前也有一名获得ADAC承认的主观评价工程师。上海中心目前具备的这种能力,也为出口企业做模拟考创造了条件。 提高安全意识迫在眉睫 令冯鸣树很痛心是,对于出口的“碰撞安全门”困境,还有很多国内汽车企业缺乏足够的警醒,处于还没“睡醒”的状态。不少厂家对此依然不够重视,对于门槛标准和消费者的要求形成的舆论标准还搞不清楚。市场准入与政府准入是两码事情,前者才反映产品真正的质量水平。 目前安全、环保、节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为重视的车辆性能指标,如美国对车辆的排放控制得极其严格。中国汽车要想在出口市场大有作为,面临的关卡还会有很多。如果仅仅只用“及格”思维考虑问题,迟早要碰得头破血流。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相关机构在进行一些参照部分国家NCAP标准而进行的星级碰撞测试,应该说这是一种进步,但这更多地属于一种市场行为,国家的新车评价规程目前还未制定。不过据悉国家产品认证监督委员会正在商议拟订以欧洲标准为主要参照的《国家汽车产品安全性能评价认证实施细则》,这个标准集中了汽车厂、政府部门、实验机构等共同起草,如果出台后,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安全性上向更高的标准看齐,对国产车出口也将带来很大的帮助。 刘朝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