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价跳水套牢囤货茶农 |
|
茶农把茶囤积在家里,等出更高价的茶商,结果发现那些人再也不来了 7月18日中午,一场小雨普降茶乡普洱市辖区,茶源广场偌大的交易市场内冷冷清清,半天看不到一个客户,除零星几家茶铺,其余都已关门歇业。“一个星期没生意,铺子年租金5万元,现在每天都在亏损。”某门店负责人一脸黯然。 记者了解到,前4个月,台地茶毛料一般翻价三至四倍,古树茶更是惊人,以西双版纳勐海县的班章古树茶为例,从去年的200元一公斤猛增至1250元一公斤。 尽管普洱市800多家茶厂、初制所绝大多数都没有参与前4个月的那次炒作,但三级市场跳水引发整体市场低迷已经殃及他们身上。有企业的月销售从30吨骤降至2吨,这在茶叶产区不是个案。 普洱市委宣传部某官员表示,这正是令他们头疼的事,“有点冤枉,外界现在将我们产地与那些炒茶客捆绑在一起质疑。” 普洱市是古普洱府的所辖区域,“茶马古道”的重要起点,一半以上的人从事的职业与普洱茶有关,2006年,当地普洱茶销售额达8亿多元,确已成为当地的第一支柱产业。小茶厂的壮大当然得益于整体普洱产业的带动,自然,外界炒客也贡献了一份力量。800多家与茶有关的企业多半都是在2000年后涌现的。 连接普洱市与西双版纳州首府景洪的高速公路两边山上多是成片的茶园,“采茶如采人民币”、“一天摘来一部电视机”、“茶树就是印钞机”,前4个月普洱骤涨时流传这样的口号。 采茶致富确是茶区热门话题,管笛介绍,小景谷乡拥有摩托车的茶农越来越多,有的家庭甚至有两辆。 以老班章寨为例,有“涩尽七分香,苦退十日甜”之称的老班章茶7年前还是每公斤8元,至2005年每公斤120元至180元;2006年每公斤180元至400元;2007年春茶,每公斤突然飙升至1250元,有的家庭每天收入甚至高达2万元。 每年茶季,通往古茶区的班车上都有成群的外地茶商,“到了茶农家,他们开口就是800元、1000元一公斤,买几斤就走人。”云南省茶叶协会秘书长邹家驹解释,茶商如此反常做法醉翁之意不在酒,为的就是制造原料上涨,为外部炒茶造势。 “存钱不如存普洱”,邹家驹说,他在普洱市看到了某企业在街道边挂起的横幅,“去年底就有人开始囤积原料,教师、公务员,什么人都有。”今春原料被人为制造涨势假象后,又诱发了更多人抢购原料,台地茶、古树茶,很多人坐在茶树下等。“我所知道的囤积茶叶少则几吨,多则上百吨。” 由于抢购,加之云南生产普洱茶的企业在去年猛增至3000多家,一度出现原料紧缺假象,又诱发原料上涨。现在,在一级市场囤积原料的那些散户终于也如梦初醒,三级市场一跳水,台地茶立即回落至20多元一公斤,甚至更低,班章老茶也跌落至500多元一公斤。 勐海县城很小,原先,城里的旅馆都住满了茶商,但现在已鲜见其踪。这次炒茶套牢的就是两头。普洱暴利,而小茶厂利润一般不超过30%,大厂30%至50%,更多的利润则被来自广东、福建的一级代理、二级代理赚走。“茶农在整个利益分配里微乎其微。” 新民周刊(杨江) 更多内容请看新一期《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