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与大碗茶 王演 |
|
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陶冶情操。在社交活动中,宾主以茶代酒,品茗赏景,谈经论道,是何等圣洁之举。周作人先生说:“茶道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 南宋末期,中国茶道传入日本,历经数百年,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日本上层社会逐渐将茶道套上神的光环,极尽繁琐的神秘戒律,使茶道融于宗教范畴。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在《中国茶叶》杂志上发表的《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一文中,主张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四字来表述: 理者,品茶论理,理智和气。这不正是和谐之道吗? 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客人来访,敬茶示礼;有长辈、上光顾,敬茶为尊重之意。 清者,清茶一杯,廉洁清正,比起酒桌上觥筹交错和麻将台上喝五吆六,实在是精神文明之举,有助廉政建设。 融者,祥和融洽、和睦礼让。有朋欢聚一堂,手捧香茶,协商议事,更能促进互谅互让。 茶的本性符合于中华民族的 平凡朴实,发扬茶文化,对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十分有益的。 茶道与大碗茶本是以茶为题的两个极端。前者是长字辈、总字辈以及赋闲之人,以茶为媒的高雅礼仪、修身养性之道;后者是平民百姓、车夫膀爷用以充饥解渴,聊以生存之法。笔者以为,将茶道与大碗茶糅合在一起,似是搞笑,其实可达深一层的意境。 君不见,如今的“膀爷”手端大碗茶,那一饮而尽的豪情,并发出劳苦大众的神韵。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茶道那套繁杂的仪式,的确显得故弄玄虚,平民百姓哪会如此考究。笔者以为,茶道既然是值得提倡的精神文明之举,平民百姓中也应推广。因此,茶道要简化、务实;大碗茶要在豪爽之中渗入卫生保健、艺术情趣、修心养性的内涵。 茶道一旦与大碗茶的意境相融合,茶道将走入寻常百姓家,真正为建设现代化的和谐社会服务。 王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