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奥运特刊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制视窗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广 告
 第A24版:广 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上海地产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1版:好吃 · 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2007年8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胶拍案惊奇系列之初刻拍案惊奇第廿五回
阿胶荔枝粥药借粥力,粥助药威

宣廷


  广东人好喝粥,以粥而命名的食肆遍布城乡。其实不但广东如此,全国亦然,自古亦然。关于喝粥的好处,宋代陆游——他是个好长生的有道之士——在诗中写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最可能致神仙的粥是药粥,药粥疗法是寓医于食、药食结合的食疗方法。清代《本草求真》中赞美道:“米虽常食之物,服之不甚有益,而参以药投,则其力甚巨,未可等为寻常而忽视也”。

  药粥洋洋大观,今天单表一个阿胶荔枝红枣粥。此粥顾名思义,由阿胶、荔枝、粟米配以红枣熬制而成。在闽粤桂蜀一带,女子行经期间,多所食用,其功效为补虚益气,养血补血。药借粥力,粥助药威,相辅相成,其间真是有大智慧。

  阿胶与荔枝,在历史上都与女子大有关系。《唐史·后妃传》载:“贵妃杨氏,生于蜀,故爱食荔枝,必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也,至京师,比开笼,香满一室,上命李龟年撰荔枝香曲奏之。”

  这个故事,化成白居易的诗就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味美多汁,且汁甘甜如蜜。不过也有缺点,《本草从新》中说,“食荔枝过多,使人发热烦渴,龈肿鼻血”。俗话说得好,“一颗荔枝三把火”,可见热性之烈。

  不过它的热性之烈,在阿胶荔枝粥中却恰到好处。因为女子行经期间,多因气滞血淤而致小腹冷疼,北方女子往往喝热水以缓解之。但闽粤桂蜀一带,可于发作时吃荔枝五六颗,便能渐渐回暖,并可止痛。

  苏东坡居广东惠州嘉佑寺时,见太守东堂下有荔枝一株,高数丈。是年大熟,乃从猿取事。嗜啖之余赋诗一首,其中名句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不过按之常理,苏东坡这话太过夸张,荔枝不可多食,火气太旺。

  阿胶荔枝粥的玄机就在这里,当下可止痛,常喝可为补虚益气,养血补血。其配方是荔枝20颗,阿胶10克,红枣10枚,粟米100克。制作时程序如下,先将荔枝剥开去核,红枣洗净,将荔枝肉、红枣放入碗中待用;粟米按常法煮成粥;阿胶用另外之锅加水煮沸,烊化至化开时,将阿胶汁兑入粟米粥中,加荔枝肉、红枣,煮至粟米酥烂,即成。

  方中阿胶滋阴补虚,养血补血;荔枝益气补血,红枣补中益气,二者同煮相辅相成,一方面调和荔枝的温热之性,再者行气活血,补血养颜。三方与粟米同煮,药借粥力,粥助药威,其法组方简单,而功德无量。

  故事结尾,我们重温药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那句名言:“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寻觅民族瑰宝,知其源头出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