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卡斯特罗主席谈奥运 徐贻聪 |
我是在1993年9月从我国驻厄瓜多尔大使的岗位上被调去哈瓦那担任我国第10位驻古巴大使职务的。在我得到即将去古巴工作的消息时,我曾经兴奋不已,因为那将意味着我会有机会同卡斯特罗主席见面、交谈。不过,由于卡斯特罗主席从不出面接受外国大使递交的国书,我又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要求他马上单独接见我,所以我到任后一个多月都未能同他进行过即便是很短暂的交谈。直到当年的10月底,我才找到机会同他见面。 我与卡斯特罗主席见面的机会多了,谈话的话题自然就多、而且很广泛。同卡斯特罗主席谈话是人生的荣幸和乐趣,他的快言直语、广博知识、缜密逻辑、语言幽默和平易态度会让你终身难忘。 我记得,1993年末的一天晚上,我曾与卡斯特罗主席一起谈论过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选址等问题,双方谈得非常投机,许多观点也很一致。那次谈话的时间虽然距今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谈话的情景和内容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一是每次卡斯特罗主席与我的谈话都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我在厄瓜多尔期间受国内委托做过与奥运有关的工作,记忆尚深,在相对短的时间里与不同的人谈论同一个题目往往让人容易记得住;三是我本人喜爱体育运动,对奥运的事情经常关注,尤其是我自己直接参与过的重要事项。 那次与卡斯特罗主席谈奥运,我是从古巴的体育事业谈起的。实际上,我与他谈奥运是有备而来,主要是想通过这一话题,听听他的评论和意见。我在赴古之前,曾经根据我国政府的指示,从当年的3月开始连续为我国申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在厄瓜多尔的几个城市之间奔波,先后向厄瓜多尔政府的有关负责人,包括教育部长和奥委会主席,还有当时的厄籍国际奥委会委员阿罗约等人做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直到9月我奉调离开基多。尽管经过我和使馆同志们的不懈努力,厄方对北京申办奥运的态度很为积极,但我国的那次努力却未能成功。我是在抵达哈瓦那后得知中国申办失败的消息的,很想能和卡斯特罗主席谈谈这件事,就刻意准备了有关奥运的话题,还在约定好的日期前两天特意让人带我去首都哈瓦那专门为泛美运动会建设的馆所转了一圈。 卡斯特罗主席也是个体育迷,年轻时不仅是大学篮球校队的主力前锋队员,还是个挺有水平的棒球击球手。担任国家领导人的职务后,仍然经常做些强身健体的运动,还时不时地到各类国家体育团队去走走、看看,甚至动动手。可以说,谈起体育来,他是样样精通,津津乐道。他到高龄时仍然精力充沛,应该与他年轻时喜爱体育运动有着直接的关联。听我赞扬古巴的体育发展,卡斯特罗主席马上接过话题,称赞中国已从“病夫”成为了“雄狮”。紧接着,他主动对我说,国际奥委会不把2000年的奥运会放在中国去办应该是个失误,但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人口大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机会成功举办一届世界人民翘首期盼的奥运会。我们古巴也总有一天会去申办奥运会,因为古巴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权利。在讲这些话的过程中,他还介绍了他所了解的有关各国的态度和情况,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我认真地听着,不时地提出一些我不很熟悉的问题。 卡斯特罗主席的话让我大喜过望。首先,我没有费多大周折,就听到了我想听到的评论,而且比我预期的还要多、还要全面;其次,北京第一次申办失利的消息虽然过去了一段时间,但留在我心头的阴影总未能完全驱去。他的话帮我平息了久存的障懑;再者,他的高瞻远瞩极大地鼓舞了我,使我对我国以后的申办成功更加充满了信心。如今,卡斯特罗主席的预测成为了现实,我国终于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权。我想卡斯特罗主席也一定为之高兴。 (本文作者曾先后任中国驻厄瓜多尔,古巴,阿根廷大使) 编者按 :本报今起开辟《中国大使札记》,邀请中国驻外大使谈他们在异国的所见所闻,为读者打开一扇观察世界的窗口。敬请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