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奥运特刊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制视窗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广 告
 第A24版:广 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上海地产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1版:好吃 · 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2007年8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盛夏,酷热,儿科医院就诊人数像气温一样频创纪录
拥挤小儿科 解困需良方

施捷


  没空喝口水

  比原定的开诊时间提早半个小时,上午7时30分,护士王艳捷与她的两个“搭班”张顺娣、程雪珏已经坐在了工作台后。此前,她们已用了10多分钟,先将胶布条撕扯成5至10厘米不等长,整整齐齐地粘在注射垫巾上。“为小孩固定针头位置用的。每人先扯上百把段,到辰光用一段拉一段。否则,根本来不及!”

  同记者讲话的当口,小王头不抬、手不停——在吓得哇哇直哭的小宝宝额头用剃刀轻轻刨去一角头发,抽出药水,“一针见”;再转身,取另一份配好的药品……

  中午12时05分。这3位负责输液室的护士为200多名患儿打了吊针,却都还没喝过一口水,没起身上过厕所,没有可以“替换吃午饭”的空隙。

  征用洗衣房

  清晨,从挂号窗口穿过大厅并在枫林路清真路口“分叉”开的“人”字形人流不断朝里面涌动。20多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急诊部几乎天天如此水泄不通。新增加的一批立柜式空调,外加头顶上呼呼作响的20来台大吊扇,也丝毫不能冲淡候诊区诊疗室输液室观察病房等等无所不在的、包含有汗味药味奶腥味的气味杂陈。

  3岁的杰杰已是肺炎第二天。请了假的妈妈带着杰杰守着“快吊好了”的16号床半个多小时了。“好像还是排在小间这里快一点。两个大房间里人还要多,挤得不行。”她说的小间,20多平方米,顶头顶脚4排16只小床。隔壁的所谓大间,是临时“征用”的洗衣房。不得已,医用被服只能送华山医院清洗了。

  藏起病假条

  4300号!900人静脉输液! 

  当又一个门急诊量“新高”出现时,院长黄国英实在坐不住了。昨天上午,他带领行政人员为门诊第一线的56名医生、65名护士一一送水。黄国英说,入夏后,院方明确规定所有人员不得休假、不得外出,不少医护人员藏起了自己的病假条。“可我心里明白,这事有多累,有多难。他们在班头上,甚至连起身倒水的工夫也没有。”

  急诊科主任陆铸今医生一直负责重症留观室,任务颇为吃重。可是本周一下班时听说有两名中班医生突然病倒,他决定“连班顶一把”,想帮忙减轻一点晚饭后患儿就诊“小高峰”的压力。谁知他这一屁股坐下去,从晚上8时一直忙到了凌晨3时30分!陆医生竟“代”看了53名病人。

  冷热太不均

  依据医院方面的数字分析,暑假各类儿童的专科门诊(如性早熟、多动症)、择期手术(如疝气、隐睾)患者相对集中,再加上持续高温引发各种呼吸道急诊、传染性疾病等发病增多,使得原本就不充沛的儿科医疗资源愈加捉襟见肘起来。

  以儿科医院近日4000多号的日门诊量考察,大约有一半的排队挂号者直奔各类专科,其中的70%更是来自外地。记者昨天就在现场遇见了特意坐飞机赶来上海为7岁男孩“看癫痫”的东北一家人。

  在另一半发烧感冒类的求诊者中,约70%的患儿父母是对周边医疗机构不甚了解的外来打工者以及对专科医院极端信任的“新上海人”。许多家长还会在孩子退烧过程中,着急地一天跑两次医院。

  “其实对于普通的发烧感冒,就近找一家医院就行了”——有医生对患儿家长说出的这句话,也许多少显得无奈,却一定发自内心。

  由于前些年儿科病人逐年减少、就诊集中在专科医院等原因,目前大部分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内的儿科业务都已“严重萎缩”。一家区级中心医院的儿科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有中夜班儿科门急诊,这几天就诊量翻番,每晚有20号病人。“但人手有限,还需兼顾病房值班,这样做,已经‘撑足撑足’了。”

  看来,儿科解困,尚需良方。  首席记者 施捷

  评论 070802101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