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医院”来到家门口 杨浦区中心医院医疗车为偏僻社区居民送医上门 邵宁 种楠 |
| ||
|
连续20多天的高温把申城变成了一个大火炉。大热天,出门看病是最烦人的事了。昨天,最高气温上升到了39.5℃。上午8时,五角场街道复旦居委驶来了一辆蓝白相间的大客车,上书“圣心流动医院”几个大字。只见大客车停下后,司机打开车底部的几只撑脚,将车稳稳地撑起,随后拉开三米长的遮阳棚篷,放上几张椅子。车上下来几位“白大褂”,笑着将等候在那里的居民引到车上。 百万元装备流动医院 这辆大客车俨然一所“迷你医院”。车头是X光室,可拍500毫安胸大片;车尾是B超和心电图室,B超机是便携式的,但清晰度很高;中间是化验台,一张折叠小桌就是诊疗台。车上,急救小药房、洗手台一应俱全。尽管一辆客车的空间要装进一所“医院”难度很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连行李箱都放置了污水处理设备和两组供电设备,还带了一些备用桌椅、床垫。 一位腿脚不便的妇女来看感冒,她说:“这么热的天,我正发愁呢,走到医院就要中暑了。没想到家门口来了流动医院!” 原来,在有60平方公里面积、120万人口的杨浦区,一些偏远居民区的群众看病很不方便。为解决他们的看病难,杨浦区中心医院便购置了一辆金龙大巴,拆去座椅,安装设备,请专业公司改装成了这样一辆独一无二的医疗车。医院投入了近100万元,购买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因没有现成的医疗车作参考,所以设计、制作足足花了一年时间。 一月跑了20多个居委 每次,随车进社区的有10来名医护人员,包括外科、内科的高年资医生。社区有场地的,他们就开设临时诊疗室,没有条件的,就在车上为病人诊治。流动医院开出一个多月来,已去了复兴岛社区、虬江码头、殷行街道和新江湾城的20多个居委,每次都要为三四十名病人诊疗、检查。 前几天,流动医院开进五角场街道吉浦居委,也深受欢迎。吉浦路395弄和510弄共有3000多居民,但附近没有医院,连去社区卫生中心都不方便,到最近的江湾医院也要走2公里。 80多岁的钱奶奶陪着94岁的老伴印老先生来了。钱奶奶说,前些日子老伴不舒服,她只好用手推车推他去一站路外的一家民营医院看病,那里不能用社保卡不说,走到那里她人快瘫倒了。老先生需要输液三天,三天医院跑下来,钱奶奶自己也要弄出病来了。 “现在好了,医院开到了家门口,还好代配药,真是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钱奶奶高兴地说。 本报记者 邵宁 文 种楠 摄 详细 0708021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