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读者之声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2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9版:新民环球·人物/什锦
 第A3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 · 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 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 数码娱乐
第B01版: 家庭周刊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嫁给“外交斗士”的日子

长 城

沙祖康与陈冯富珍(左二)、高强(右一)
沙祖康全家合影

  ◆ 长 城

  今年7月,曾经服务中国外交37年的“外交斗士”沙祖康走马上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不过,这一次他并不“孤单”,因为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夫人刘瑾凤。从现在开始的5年任期里,爱人将随时陪伴在沙祖康的身边。

  1 沙夫人抖出“小沙”家底

  今年6月底,沙祖康和他的夫人刘瑾凤在他们的纽约新家安顿下来。这是一栋独立的别墅,距离纽约曼哈顿岛以北20多英里。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老沙都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常常跟我说起,现在要讲究了,不能将就。”曾任中国驻韩国釜山总领事、日内瓦公使参赞的刘瑾凤说,这次来纽约履新,老沙专门花6万多美元购买了新型的宝马车,对官邸也是精挑细选。他说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也代表国家的形象,在车子和房子上决不能含糊。

  “其实老沙是个苦孩子,当年他甚至于上不起学。”谈起她的“小沙”,同样在外交界历练数十年的刘瑾凤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沙祖康194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在英国人办的亚洲汽油公司工作,母亲在上海一家纺织厂当工人。沙祖康的父亲曾是地下工作者,受党的教育比较多。解放后,上海的经济比较困难,特别是失业工人很多。父亲响应党的号召,主动带头离开大城市,减轻城市的压力。1950年,他们全家回到了老家江苏宜兴市杨巷公社蒋店村,在那里安家落户。

  然而,农村的生活太苦了!沙家9口人在农村的生活日渐拮据。特别是在3年困难时期,家里负担非常沉重。当年,沙祖康要上学,母亲坚决反对。“她每天就拿着扫把等在门口,只要你一背上书包去上学,她就打,就要你干活。她从来不管你旷课老师要批评啊,或者要成绩不好啊,她心底里想的就是生存是第一位的。”然而,沙祖康的父亲站在儿子这一边,经常是一手把妻子给挡住。这时,背着书包的沙祖康就能躲过母亲的“围追堵截”,急速冲出门去,“哗”地上学去了。

  后来,沙祖康曾逗母亲:“哈哈,当年您不让我上学啊?今天,您有什么感想?”老太太苦笑了一下,感叹:“孩子啊,你该明白当时多苦啊。没有办法呀!”当然,沙祖康也很理解自己的母亲。

  对于出身于贫寒农家的沙祖康来说,当年能够上大学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母亲最大的愿望却是你千万不能考上大学,她还烧香呢,祖宗保佑,千万别考上大学。因为家里太穷,需要劳动力,考上大学也付不起学费。沙祖康考上大学以后,她非常之愤怒,甚至要撕掉大学通知书。

  1965年,沙祖康考入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当时家里没钱供他念大学,公社书记吴海清闻讯后,以个人名义担保沙家从当时的人民公社信用社借了22.5元钱。于是,沙祖康得以成行上学深造。

  2 为婚姻问题曾上书周总理

  刘瑾凤说,她和老沙是南京大学的同班同学,早在1965年就认识了,虽然当时彼此都有好感,但实际上在5年的大学生活中基本没有讲过什么话。直到1970年毕业后,在时任南大外国语系党总支书记蒋克老师的撮合下,两人才捅破那层窗户纸,沙祖康与大自己1岁的刘瑾凤确定了恋爱关系。

  大学毕业分配时,中央军委和外交部两家都要品学兼优的沙祖康,沙祖康最终进了外交部。然而,刘瑾凤受远亲的“株连”,进不了外交部,去了六机部。在那个年代,她和沙祖康的爱情出现了第一次“危机”。外交官怎么能和社会关系不清不白的人结婚呢?于是,在去英国留学之前,沙祖康的爱情亮起了红灯:组织上让沙祖康与刘瑾凤“一刀两断”:“这是保密工作的需要,外事工作的需要,这是外交部的指示。”“先出国再说!”沙祖康在心里想,这个决定是很痛苦的。

  在两年多时间里,沙祖康和刘瑾凤通过书信保持联系。两年三载倏忽过去,沙祖康回到了祖国怀抱,也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刘瑾凤的身边。之后,沙祖康向组织上提出与刘瑾凤“恢复关系”,组织的意见是,“从政治上考虑,根据你的情况,刘瑾凤同志不适合跟你成家。因为你将来要当高翻,要接触党和国家的核心机密。”

  苦恼的沙祖康当时对刘瑾凤说过这样的话:天下男子有的是,比我沙祖康强的比比皆是。找个好的,沙祖康祝福你了。可刘瑾凤就是谁都不要,后来索性连男朋友也不找。

  沙祖康也实在难以忘情于刘瑾凤。到后来,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直接上诉周恩来。充满激情的沙祖康将自己的种种苦难、愤懑一股脑儿地倾泻在信笺上。最后,他在信封上用毛笔字写上“周总理亲启,姬鹏飞外长转交”。

  干部司的人偷偷阅读了沙祖康的“告状信”,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皮球”就自然而然地踢到了干部司副司长、姬鹏飞部长夫人许寒冰的办公桌上。许寒冰对沙祖康并不陌生。那年姬鹏飞访问英国,同行的许寒冰挑了两名最优秀的留学生当翻译,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杨洁篪,另一位就是沙祖康。许寒冰对沙祖康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字写得不错,文采斐然。这样的人才,外交部要留住!许寒冰大笔一挥,居然给沙祖康这桩婚事开了绿灯。

  3 34年“妻离子散”生活终结束

  沙祖康曾用“妻离子散”来形容家庭构成情况。原来,爱人刘瑾凤曾任驻印度大使馆参赞,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儿子沙磊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外交部,经常出国担任外交翻译——于是,一家人很少有机会团聚。

  “我和老沙能走到一起真的不容易,这也让我们更加珍视这段感情。”刘瑾凤介绍,1973年结婚后不久,老沙就被派往斯里兰卡任大使翻译,并一待就是7年。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和老沙之间聚少离多,34年的夫妻,分别的时间却超过一半。

  “但我和老沙之间非常默契,再加上都是从事外交工作,彼此之间的交流也非常多。老沙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并给了许多的帮助和指导。”正是这种相互支持,尤其是精神上的相互鼓励,两人才始终紧紧地走在一起。

  60岁被任命为联合国副秘书长,有后台吗?沙祖康这样回答:“后台有,我的后台就是13亿中国人民,我的后台就是我们中国的政府,当然我家里的后台就是我老婆,还有我儿子,还有我的很好的、很贤惠的儿媳妇。其他我没有后台,我不相信后台。”

  从1971年赴英伦“半工半读”到2007年7月走马上任担任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沙祖康“转战”英伦、斯里兰卡、印度、纽约、日内瓦……其间仅回国6年。这个纪录即使在外交部也是不多见的。

  人们评价沙祖康像美国人一样喜欢张扬,说他是中国外交官,美国风格。但沙祖康却拒绝接受“鹰派”外交官的称号。他说:“我既不是鹰派,也不是和平派,我是中国派,我是中国的外交官,我捍卫中国的利益。”

  对于张扬的性格,沙祖康说,“你的每一句话,代表你的祖国,如果在这个时候,你吞吞吐吐,那么我觉得这是一种失职。就应该‘张扬’一点!因为你的利益,只有你自己去争取,去斗争,人家是不会维护你的利益的。”

  都说“知夫莫若妻”,对于老沙的外交风格,作为夫人的刘瑾凤自然有她更深的了解:“我对老沙的外交风格持肯定态度。老沙是一个善于战斗的人,也是容易打交道的人,进退有度、取舍有法,讲原则又不失灵活。他喜欢直来直去。除了两颗牙是假的,身上没任何别的假东西。读大学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他这种性格。”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