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常见术语解析(三) |
背光寿命 液晶电视的“液晶”本身不发光,它属于背光型显示器件。在液晶屏的背后有背光灯,液晶电视是靠屏幕上均匀排列的细小的液晶颗粒通过“阻断”和“打开”背光灯发出的光线来达到还原画面的。换言之,只要液晶显示器接通电源,背光灯就在工作,即使显示的画面是一幅全黑的图片,背光灯也是在工作的。也就是说,液晶电视的背光灯是永远在发光的。通电后,背光灯点亮,如果屏幕上的液晶像素全部“打开”,则背光毫无遮拦地进入人眼,此时屏幕一片全白。显示图像时,通过对显示信号的AD转换,计算出各像素的通断状态后,直接把信号驱动具体像素,控制该液晶像素对光线的“通断”,就可以在屏幕上生成图像,此时,屏幕上的图像就像是广告灯箱那样,灯箱里的灯管发出的光透过有图案的薄膜进入人眼。 由于液晶的透光率极低,要使液晶电视的亮度达到完美显示画面,背光灯的亮度要非常高,所以背光灯的寿命就是液晶电视的寿命,一般液晶电视的背光寿命基本在5万小时以上。也就是说,如果你平均每天使用液晶电视5小时,那么这台液晶电视大概能用上27年。 可视角度 可视角度是指用户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清晰地观察屏幕上所有内容的角度。由于提供液晶显示的光源经折射和反射后输出时已有一定的方向性,在超出这一范围观看就会产生色彩失真现象,传统的显像管电视机则没有这个问题。 液晶电视的可视角度包括水平可视角度和垂直可视角度两个指标,水平可视角度表示以显示器的垂直法线(即显示器正中间的垂直假想线)为准,在垂直于法线左方或右方一定角度的位置上仍然能够正常的看见显示图像,这个角度范围就是液晶显示器的水平可视角度。 同样的,如果以水平法线为准,上下的可视角度就称为垂直可视角度。一般而言,可视角度是以对比度变化为参照标准的。当观察角度加大时,该位置看到的显示图像的对比度会下降,而当角度加大到一定程度,对比度下降到10:1时,这个角度就是该液晶显示器的最大可视角。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液晶电视的可视角度都是左右对称的,但上下就不一定对称了,常常是上下角度小于左右角度。当我们说可视角是左右80度时,表示站在屏幕法线(就是显示器正中间的假想线)80度的位置时仍可清晰看见屏幕图像。视角越大,观看的角度越好,液晶显示器也就更具有适用性。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产品的可视角度在120度以上,部分产品达到了140度以上。 接收制式 电视节目的视频信号是一种模拟信号,由视频模拟数据和视频同步数据构成,用于接收端正确地显示图像。信号的细节取决于应用的视频标准或者“制式”。 目前世界上彩色电视机主要有三种制式,NTSC(美国全国电视标准委员会)、PAL以及SECAM(法国采用的一种电视制式)。由于各种制式的标准不同,不同的制式之间存在不兼容的情况。就拿分辨率来说,有的制式每帧有625线(50Hz),有的则每帧只有525线(60 Hz),前者为PAL制式,后者是北美和日本采用的标准,统称为NTSC。 这三种制式目前尚无法统一。我国采用的是PAL-D制式,因此在我国使用的液晶电视至少要兼容PAL-D制式。一般液晶电视都能兼容以上几种电视制式,但购买前最好再确认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