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的诞生 |
军旗是象征军队或建制部队的旗帜。军徽是象征军队的标志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产生和逐步定型的。1927年9月初,为筹备秋收起义,刚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奉命研制了起义的旗帜样式: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靠旗杆一侧旗幅的白布条上竖写“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此后,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样式曾作过多次修改,但组成军旗的基础图案(五角星、镰刀、斧头或锤子)和鲜红的旗色没有变。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统一使用国民革命军旗帜。 1948年2月21日,中共中央致电各中央局、分局、各军区、各野战军前委及中央工委、中央后委,征求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军徽、帽花和臂章的具体意见。1949年6月15日,即新政治协商筹备委员会开幕的当天,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样式为:旗幅为红地,长方形,横竖为5:4,靠旗杆上方缀金黄色五角星和“八一”两字,故简称“八一军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式为镶有金黄色边之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亦称“八一军徽”。 (据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 详细:07080311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