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的秘密》成票房黑马 周杰伦带动偶像消费时代 张艺 |
|
今年暑期档,在引进大片《变形金刚》《哆啦A梦》《憨豆的黄金周》的前后夹击下,周杰伦的导演处女作《不能说的秘密》成为一匹黑马。这部投资不大的文艺片7月31日上映,头两天的票房就达到了700万元。“秘密”的异军突起提醒我们思考,电影是否进入了一个属于80后一代的新偶像消费时代? 粉丝推动力 《不能说的秘密》成为暑期档的幸运儿并非偶然,周董庞大的“粉丝”团队的支持,是该片走红的第一推动力。作为一名歌手,音乐是周董这部导演处女作中的拿手好戏,也是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不可忽略的因素。据观众调查显示,对影片印象最深的就是音乐和斗琴戏分。影片的配乐虽由泰国大师操刀,但周董自己也加入了一些旋律。再加上他为秀琴技而弹奏的那首钢琴曲《Secret(秘密)》,激烈处手指翻飞,如过山车般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赢得了平时就喜欢周董音乐的“粉丝”们的称赞,并且口口相传。此外,影片选择在暑期档上映,就是想最大限度地吸引80后甚至90后的以学生为主的年轻观众群。而事实证明这一市场定位十分准确。据调查,网络、电影和音乐是80后最热衷的三大娱乐。而该片以校园里的爱情,青春偶像的风采为诉求点,无疑对年轻观众有强大的吸引力。 票房吸金石 目前,偶像崇拜已成为一种波及全球的文化消费现象,偶像消费也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周杰伦的名字,从4年前他刚当红乐坛时,就开始成为电影票房的吸金石。2003年11月上映的《寻找周杰伦》,把周杰伦这个当时与电影毫无关系的名字作为了最大的卖点。到了2004年,“超女”冠军安又琪以《你好,周杰伦》作为专辑名字,其商业目的已是路人皆知。李连杰的“最后一部功夫片”《霍元甲》用一首周氏“霍霍霍”捧场拉票,也收效不凡。于是,张伟平下死命令让张艺谋改剧本,只为“杰王子”穿上《黄金甲》。而事实证明,“小眼睛噙着泪水”牢牢抓住了青少年观众市场,许多观众是听完片尾曲《菊花台》才缓缓离席。该片2亿票房成为年度票房冠军,“小周”的贡献绝对不输于“老周(周润发)”。 并非好趋势 在传媒及电视影响力愈来愈大的年代,个人与家庭、社区的关系愈来愈疏离,偶像渐渐取代了亲友和邻舍,甚至会因崇拜偶像而影响生活态度及行为。在浙江某媒体举行的随机调查中显示,在学生心目中排名前20位的偶像,其中前10名均为媒介明星类人物,尤以歌星居多,而周杰伦一人就独得了所有选择中17%的票数。这些“粉丝”,从注意偶像到认同偶像,再到买他的唱片和明星照,正折射出了如今消费社会的特征。 但是,调查同样显示,青少年的偶像并不固定。他们选择偶像的原因多为一些外在的优点,如帅、漂亮等,这种表层性欣赏的方式,往往只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官享受和虚浮的模仿。当这些偶像被时代打上了“消费”的烙印之后,它的娱乐功能被大大强化,榜样学习的作用被一点点地消减。对于正处于人生成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这样的趋势令人担忧。 本报记者 张艺 评论 0708031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