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读者之声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2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9版:新民环球·人物/什锦
 第A3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 · 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 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 数码娱乐
第A25版: 新民环球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表成熟得让人看不懂 心智其实还是个小孩子
女孩们,要说长大不容易

卜晓明

  ■ 如今的女孩们让成年人吃惊 图IC

  文 / 卜晓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基因”。如今的花季少女,她们的“基因”包括无时不在的即时通讯、对朋友的空前依赖,以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长大成人”。她们年方十几就自视为“女人”,但行为举止往往让真正的成年人目瞪口呆;而面对外部压力,她们却又无比脆弱。

  澳大利亚记者菲奥娜·哈里里为《周末澳大利亚杂志》撰文,讲述当今少女的成长压力。

  “无证驾驶”

  “他们有时会说:‘你是年轻姑娘,不该有那样的举动。’但年轻姑娘和年轻小伙现在不都一样吗?”

  ——16岁女孩丽贝卡·杜克斯

  哈里里说,多年来,总是男孩们更惹人气恼:成绩差,爱冲动,动不动就打架。“如今,男孩们正面临‘雄性危机’。”澳大利亚工党领袖马克·莱瑟姆2004年公开表示,“随着蓝领体力工作减少,他们的(男性)特质和性关系变得模糊、混乱。”

  然而,当大人们紧盯男孩们不放时,聪明、理智的女孩们却在加速发育。哈里里说,一个世纪以前,女孩们初潮的平均年龄是16岁,如今是12岁,她们似乎在除心智以外的很多方面都提前“成人”。

  青春期焦虑症专家葆拉·巴雷特说:“她们看起来很成人化,但从心智上说,她们还是孩子。”

  “我们的社会头一次出现这样的人群:身体发育远远超过心理发育。”青春期心理学家迈克尔·卡尔-格雷格博士说,“她们看起来对每件事都有准备,可事实上什么都不懂。这就好比一辆漂亮、时髦的车,驾驶员却没有驾照。”

  虽然没有“驾照”,但“驾驶员”仍要“上路”,并且“豪情万丈”。通过手机和因特网,她们“随时待命”,还不想让父母察觉。

  “以前,人们总觉得只要女儿待在卧室里就会安全。”格拉斯哥大学苏珊·巴彻勒教授说,“可现在,紧闭的房门反而可以让女儿在和闺中密友聊天时防止父母‘打扰’。”

  “选美比赛”

  “我们晚上出去,总会招来异样的目光,人们总询问我们的年纪。‘16岁?’他们好像很吃惊,因为我们的举止显得比实际年龄要老成,或者说,与他们心目中16岁女孩的形象或举止不符。”

  ——16岁女孩埃拉·洛甘

  女孩们的生活前所未有地忙碌。“她们没日没夜地社交、应酬、承受压力。”巴雷特说,“这一代人与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有显著区别:她们的生活充满刺激,节奏飞快,每件事都在往前赶。”

  男孩们也一样,但没有女孩们那样突出。“男孩们现在承受的压力要小一些,因为他们可以借助运动、健身和音乐来逃避。”卡尔-格雷格说,“女孩们释放压力则要难一些。因为对青春期女孩们来说,校园生活已经变成一场‘选美比赛’。”

  “我们得不停地赶时髦,男孩们的标准可没那么高。”16岁女孩杰德·元说。保持骨感、扮酷、应付繁重的家庭作业、与朋友频繁联络,女孩们在不必要的压力下结束了童年。

  “来自同龄人的压力相当大。”墨尔本大学心理学教授玛戈·普赖尔说,“因为她们得通过打扮、应酬、活动场所、交往对象来证明自己。”

  贪杯豪饮

  “我们不伤害任何人,我们不破坏任何人的财产,我们干的最坏的事也就是喝酒。”

  ——16岁女孩埃拉·洛甘

  饮酒算不上女孩独有的问题。2005年公布的一项澳大利亚中学生饮酒研究结果显示,2.2万名12岁至17岁受访者中,三分之一饮酒者承认自己酗酒。1999年至2005年,女酗酒者的比例从27%上升至32%,其中16岁至17岁年龄段的女孩中有42%承认酗酒。

  哈里里说,青少年饮酒已不是新鲜事,但引人关注的是,很多女孩饮酒过量。且不说酒精影响大脑发育,就心理而言,它也更容易对女性产生负面影响。但她们似乎并不在意,仍像男人一样豪饮。

  澳大利亚默多克儿童研究所约翰·图姆布鲁教授说:“很多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只要我不制造暴力事件,也不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喝酒就不是问题。”

  “如今,很多地方的文化都允许女孩们像男孩们一样出门找乐子,也允许她们在教育、职业等领域有自己的追求。”墨尔本大学副教授安·桑松说,“这意味着她们有更多时间远离父母的庇护。”

  科技宝贝

  “你有更多自由做自己,也不用面对后果。如果你想甩掉谁,不必坐在他面前哭泣,发个短信就行。”

  ——16岁女孩杰德·元

  网络博客如今已成为女孩们的日记。过去,女孩们把心事锁起来;现在,除非博客有权限设置,否则每个人想看就看。

  哈里里说,科技从未像现在这样成为女孩们生活中的核心元素,她们离开它就无法生存。关掉手机的念头会把她们吓倒,即使她们不愿意接某人的电话,也只是将手机设置成呼叫转移。

  但科技也有它的负面效应。卡尔-格雷格说:“网上有很多陌生人对她们说:‘别去看那个心理医生。自杀吧,那多简单。’”

  斯特凡妮·格斯蒂那尔和乔迪·加特尔今年4月上吊身亡,死时年仅16岁。加特尔的父亲事后发现,她们严格遵守了“自杀网站”的详细“指导”:选用哪种绳子,如何打结,怎样测试绳子能否承受体重……

  哈里里说,两起自杀事件显示,当今女孩们有两大特点:一是她们的小脑袋瓜极其容易接触到扭曲的信息,二是她们特别看中朋友。

  “如果问十来岁的女孩们,什么对她们最重要,答案会是朋友。”巴彻勒说,这显然与过去不同,“这并不是说20年前的年轻人不太受同龄人的影响,而是因为那时影响他们的人和事物更多,所以可以从别处获得缓冲。”

  哈里里说,现在,由于家庭破裂、父母工作时间长等原因,朋友成为女孩们生活中“崭新而危险的重要内容”。正如巴雷特所说:“她们向其他女孩取经,可那些女孩在情感和社会方面同样迷茫、幼稚。”

  平等代价

  “男孩们的成长环境更宽松。因为在人们意识中,男孩就是比女孩更淘气、更叛逆;我们则应该举止得体,做好女孩。”

  ——15岁女孩塔拉·悉妮

  新英格兰大学刑事学和社会学专家克丽·卡林顿教授说:“诚然,男孩们的犯罪数量超过女孩们,但问题是,性别差异正在缩小。”

  “各种迹象表明,性别角色已被大大模糊,曾经只发生在男孩们身上的问题,如今也出现在女孩们身上。”桑松说,“比如,在滥用酒精和药品方面,女孩们正‘迎头赶上’。”

  社会当然不喜欢这种变化,可这只会让这一代在“男女平等”环境中长大的女孩们费解:如果男孩们可以变坏,我们为什么不能?

  当今社会比任何时候都强调“男女平等”意识,可另一方面,仍然以传统思维给女孩们设定种种“条条框框”。正如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青年研究中心主任约翰娜·伟恩所说:“世界正在改变,可对于女孩们应该成为什么样子,我们的观点却并没有改变。”

  “其实,如今的女孩们并不比我们这一代或者我们的上一代更坏。”伟恩说,“社会衍生出这么多问题,她们不过是对当前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作出反应。”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