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读者之声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2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9版:新民环球·人物/什锦
 第A3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 · 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 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 数码娱乐
  
2007年8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年多里,“商业调查”打假维权达2000多次——
“洋侦探”成为沪上忙碌的“调查员”

潘高峰 窦晓冬


  5年前,他率领全球最大的私人侦探公司“平克顿”进军上海;3年前,他自立门户建立自己的调查公司。唐威廉,一个身高接近2米、说一口流利中国话的美国人。如果你称呼他是一名“私家侦探”,他肯定不会同意,他会说:“我只是一名调查员。”

  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洋侦探”,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口中的侦探世界,似乎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只做打假维权

  “我们只做打假。我们接手的委托99%是商业维权案件。”唐威廉告诉记者,由于中国的法律并不认可私家侦探,目前的私家侦探公司几乎都是打着“商业调查”的幌子,但真正只做商业调查的没几家。

  “实际上,我们只做打假已经忙不过来了,公司成立的30多个月里,我们已经有了2000多次行动。”

  没有特种器材

  私人侦探,往往让人想起007那种独行侠式的人物,身边永远有各种层出不穷的高科技武器。

  “我们的调查员不是007。”唐威廉表示,现在的业界交流中常常会碰到一些人递上的名片上邮件地址里嵌着“007”的字眼。“这种自我定位就很有问题,在中国像007那样搞调查,肯定会违反法律。”

  唐威廉告诉记者,一个优秀的调查员应当尽可能使用“纯洁合法”的方法解决问题,虽然有时候这样做会比较累。正因如此,在中国他的准则就是不使用任何特殊的侦探器材,他们的调查手段非常普通,就是跟踪和访问。

  比如去年,唐威廉的公司获得一个线索:一家国际著名的医药公司所生产的一种大名鼎鼎的性保健类药品被人仿冒,唐威廉于是派出调查员,从市场上的假货入手,从跟货到跟人连续进行了20多天的跟踪,摸清了整个假冒药品的销售网络:这是一对东北夫妻在负责经营,生产者在北京,是两人的姐姐。

  唐威廉把获得的线索提交当地的执法部门,在黄浦公安分局治安支队的配合下,调查员上门假装洽谈生意,将贩假者一网打尽,当场查获一个从北京寄来的包裹,里面不但有大量假冒药品,还有一封信,上面反复交代小心经营,避免被抓的诀窍。警方随后又赶到北京,把制假者也捉拿归案。

  为线人交所得税

  唐威廉透露,目前他已经与十多家大型的国际品牌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受他们的委托进行各种维护商标和知识产权的调查。“我们的消息主要来源有4个方面:自查、线人、客户提供和执法单位提供。”

  简单来说,唐威廉手下的调查员完成一次知识产权调查一般经过以下几个环节:从网络、媒体和销售批发市场等各个渠道获得商品被侵权的信息,然后通过自己暗访、利用线人、联合执法部门等方式收集假货样品,寻找分销渠道,顺藤摸瓜,一步步找到安放假货仓库的位置。最后,联合当地的执法机构,如工商、质检、公安、海关等职能部门采取行动。

  在实地取证后,客户最后将得到一份完整的书面报告,其中包括假货的目录、样品、证据、地图等详细内容。客户可以根据报告,委托相关律师起诉。

  在这中间,除了正式的调查员外,线人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唐威廉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有数万名专业线人,以举报各种商标的侵权行为获取奖励为生,一次举报的奖励所得在500元到3000元之间。他的公司也专门培养了六七十名专业线人,他为这些线人建立了人事档案,甚至还帮他们缴纳个人所得税。公司很多正式的调查员也是从专业线人逐步成长起来的。

  本报记者 潘高峰 窦晓冬

  公民取证应正当合法

  【相关链接】

  中国法律规定,侦查权属于公权,只限于公安、检察等专门部门。1993年,公安部发布了《关于禁止开设“私人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的通知》。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新问题不断涌现:侵犯知识产权的商业行为,债务人欺诈赖账、长期躲着不露面,发现配偶外遇、需要取得证据……由于法律要求“谁主张谁举证”,但普通人并没有调查取证的神通,在此前提下,是否可以花钱雇用“私家侦探”帮忙处理,甚至将一些违法犯罪嫌疑人扭送到司法机关?这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做法,是否能够得到认可?

  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谭永伟法官。谭永伟认为,虽然现在法律认可了未经他人允许的拍摄和录音资料,但这些资料必须是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私家侦探的行为在我国是不合法的,通过不合法的手段获得的证据,法庭依然无法采信。

  谭永伟认为,现在的“私家侦探”公司,一般都是以调查公司、咨询公司的名义来开展业务,他们所做的非法讨债、追逃、偷拍等有偿服务,实际上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考虑到普通公民调查取证的困难,现在法院已经允许律师提前介入取证,公民应当通过这种正当合法的途径进行取证,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评论 070803107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