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势特征值得我们关注 郭勇斌 |
尽管周三市场出现了大幅震荡,但市场正在表现的一些超强势特征值得我们关注。我们有必要对这些特征进行一些梳理,以便对市场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 (1)大流通市值股票表现强劲。流通市值是跟市场的资金实实在在挂钩的,它远比指数和总市值的概念来得现实。简单地说,总流通市值的大小直接代表着投资者账户资产数值的波动。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一批千亿以上大流通市值的股票表现强劲,如周五中信证券和招商银行的双双涨停,单这两个股票就直接给市场输送了相当于300亿元左右的人民币。再加上其他几个“大股票”的强势,市场财富增值明显。资本市场归根到底是资金和筹码的供求关系决定它的涨跌。大流通市值股票为市场大规模地输血,改变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其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实实在在的。 (2)成交量的引而不发恰恰说明了市场的强势。上半年以沪市为例,日成交2000亿元已成为家常便饭,这种高成交量一方面代表人气高昂,但同时也使市场的交易成本大大抬升。7月6日以来的上涨到底是有量好还是无量好?我看关键是价量关系的配合。如果放出巨量还不涨,说明盘子很重,巨量就不是好事情;相反,在最近几周的上涨中,成交量温和,恰恰说明价量关系理想。不用太大的量,就能够推动指数上扬,正好说明了抛盘很轻。 (3)强者恒强是强势市场的特征。近1500只股票已经很难出现齐涨共跌的局面,如果大家都一起涨的话,指数很快就会到10000点。所以总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大部分人是要原地踏步的。关键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能不能持久地保持住财富?根据对近三周强势股的研究,我们的确看到了强者恒强的局面,而强者恒强恰恰是强势市场确立的必要条件。 (4)市场抗干扰的能力已经很强。CPI的高企和GDP增长速度偏快,让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经济已经有了过热的现象。而过热的现象必然遭到调控,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紧缩政策会不断地给市场带来压力,但市场的确没有受到这些外部压力太大的干扰。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欧美股市的暴跌直接影响了港股的走势,而通过H股和红筹股这些天然“介质”的传导,沪深市场很容易也出现震荡。周三的走势就非常典型。但我们看到了市场对上述两方面的干扰都有很强的抵抗力,这恰恰说明市场很强。 (5)5月30日以后的调整已经非常充分。从时间上说,整整两个月二十八个交易日的调整,几乎将所有筹码洗了个遍,包括两年前牛市婴儿期的筹码,恐怕也震出来不少。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充分调整,筹码换手了,新的升势确立就有了良好的基础。简单地说,如果筹码不换手,上面都是套牢盘,新升势就不容易展开。 也许市场还会有很多曲折,也许震荡依然不可避免,但市场已经进入了新一轮超强势的态势,这是值得我们所有市场参与者高度重视和珍惜的。上证综研 郭勇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