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8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上海盛夏驱虫记

小崧


  申城的夏夜,最恼人莫过于蚊子,家家户户纱窗、蚊帐、蚊香全副武装,否则甭想睡个安稳觉。可比起臭虫,小小的蚊子实在算不了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没见过臭虫,上了岁数的上海人曾饱受臭虫叮咬之苦。

  臭虫又称壁虱,属半翅目臭虫科,长约4毫米,为红棕色,呈宽扁的椭圆形。栖息在房屋和家具的各种缝隙中,靠吸食人或家畜的血液为生。臭虫叮咬之处,皮肤红肿,痛痒难耐。由于臭虫有群居的习性,掀起草席,常常能看到成群的臭虫,令人毛骨悚然。

  臭虫会传播疾病,夏季灭虫、驱虫尤为重要。租界各分区都设有卫生稽查员,专门负责消灭蚊蝇、臭虫,监督辖区内的公共卫生状况,防止流行病发生。一些社会机构、慈善团体,也时常宣传灭虫、驱虫知识,以引起大家的重视。1931年6月19日至24日,中华慈幼协济会在闸北区、杨树浦区举办儿童卫生运动,组织了2000余名儿童手提苍蝇、蚊子、臭虫等模型灯游行,进行卫生宣传。

  解放前,贫苦劳众大多住在石库门亭子间或低矮的平房内,闷热潮湿,臭虫成灾。一天劳累下来,本想睡个好觉,可臭虫的叮咬让人根本无法入眠。为对付讨厌的臭虫,人们想出了许多土办法。

  其中,有一种“液体隔绝法”,最为新奇。臭虫怕水,因此将床抬起,在四条床腿下分别放置一只盛满水的大碗,能阻止臭虫沿着床腿爬上床。为增强驱虫效果,还可在碗里倒入白酒、酒精,甚至加些毒性药物,这样一来床上的臭虫果然少了许多。不过木床缝隙内原本就栖息着不少臭虫,液体隔绝法治标不治本。

  对于木床缝隙里的臭虫,可使用“开水浇烫法”,效果还不错。不过开水很难杀死缝隙深处的虫卵,在18~25℃条件下,一周左右虫卵即可孵出若虫(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幼体,与成虫外形相似,体态较小)。臭虫若虫也吸食人血,一旦长成,再次泛滥。

  根治臭虫的方法是喷洒药物,可穷人根本无钱购买灭虫剂。铁工厂、机械厂的工人往往会从厂里拿些作为淬火剂的山萘回家,撒在草席之下杀灭臭虫。山萘,学名氰化钠(NaCN),灰白色粉末状结晶物,为剧毒品,口服、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均会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毫克即可致人死命。长期接触山萘,会出现头疼、恶心、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危害健康。使用山萘,臭虫是消灭了,但睡在这样的床上就好似睡在棺材上。今天看来,这些驱灭臭虫的土办法十分新奇有趣,而其中所隐含的却是旧上海底层百姓的辛酸血泪。

  至于大规模开展消灭臭虫运动则是解放之后的事情了。195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组织群众以“四勤一嵌”(勤捉、勤洗、勤扫、勤晒、嵌没缝隙)的方法消灭臭虫,当年灭虫率达90%。1960年,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员工总结出“拆、挑、烫、煮、毒、烧、熏、嵌”灭虫八字经,由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向全国推广。1979年,使用新药倍硫磷,灭虫效果更加显著。1988年10月,经全国爱卫会考核,上海成为首批无臭虫城市。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