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8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高考分数线为何屡创新低?高招专家认为——
“一填定终身”该改一改了

张炯强 钱滢瓅


  用“屡创新低”、“大跌眼镜”来形容今年本市高考的录取分数线恐怕再恰当不过了。一本招生时,复旦大学文科录取分数线创历史最低纪录,仅仅是一本控制线的水平。二本录取时,原来的招生热门上海外贸学院,今年分数线却直线下滑,甚至低于部分刚刚专升本的院校。近日,本市发布第三批高职(专科)文理科最低录取控制线,又一次让人看不懂,文科241分比去年下降了34分,而理科最低控制线202分比去年跌了58分,文理科控制线的差距拉开了39分。

  志愿已填完 后悔来不及

  大专分数线出人意料地低,使得几家欢喜几家愁。考生小何同学理科3+综合,今年考了224分,与去年的控制线和各院校的分数一比,感觉希望渺茫,为了保险,报志愿时选择了几家冷门的院校,控制线一出,小何的父亲懊悔不已:“早知道,就该报考好一点的学校了。”可志愿已填完,后悔也来不及。另一考生小陈同学理科3+综合,才考了210分,原先打听下来,要过大专的控制线几乎不可能。家人已经绝望,准备让她去上成人高校,填报志愿时就随便报了几所颇具知名度的院校。控制线一公布,小陈和父母兴奋不已:“运气太好了,没想到这样的考分还能圆大学梦。”

  分数线走低 原因有很多

  沪上一位高招专家认为,导致高职(专科)控制线走低有多方面因素,一些“非本科不上”的考生放弃填报志愿是一个原因。此外,今年不少二本外省市院校纷纷降分录取,让一些二本线下考生有了圆本科梦的机会,也降低了报考专科的竞争程度。同一本、二本分数线一样,第三批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并非人为划定,而是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根据高职(专科)招生计划和实际填报志愿的考生人数及其成绩分布情况,按1:1比例确定的。

  但是,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志愿填报的盲目性。填志愿时,家长考生如同“瞎子摸象”,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会报考某个高校、某个专业,只能参考往年的数据。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的学生选择了保底,有的则选择了放弃,造成报考人数下降,最终分数线滑落。复旦、外贸是这个原因,高职大专也是这个原因。

  旧录取模式 该考虑改革

  在我们的高考模式中,填报志愿异常重要,与其说“一考定终身”,不如说“一填定终身”。但因为志愿填报的失误,一方面让很多考生丧失最佳的求学机会,另一方面,高校的生源质量受到了影响。

  高招专家认为,考分较低的学生如果由于填报志愿时的运气,进了名校或者上了大专高职,而分数较高的学生,却没有了机会,那么,有关部门就该反思,下工夫来改革“一填定终身”的录取模式了。

  本报记者 张炯强 钱滢瓅

  相关链接

  考试院发布消息,如果考生达到第三批(高职专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但未被自己所填报的志愿录取(含当时放弃第二次志愿填报或错过第二次填报志愿时间),若还有部分学校未完成招生计划,则将在8月12日—13日进行征求补填志愿。

  评论 070804103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