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8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交大打造地面数字电视全业务平台——
新技术先亲民后高端

董纯蕾


  高新技术出发,以高端需求为起点,还是走“亲民”路线,这是一道摆在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面前的选择题。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播标准本月1日起正式实施,由标准起草主要单位之一、上海交大数字电视团队打造的“神州家家通”地面数字电视全业务平台,给出了回答:从绝大多数普通观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先亲民后高端。

  改进了单载波技术

  促成无线数字电视信号走进农村的,是数字电视国标中的单载波技术,由交大技术团队负责研发。单载波在大面积固定覆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却不支持高速移动接收,也不能单频组网。交大团队攻克了这个难题,基于单载波的ADTB-T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不仅“继承”了覆盖面广的“天赋”,而且具有“移动办公”和“单兵作战”能力。在磁浮列车上,在出租车上,甚至在神舟六号返回舱的搜救直升机上,ADTB-T实现了稳定可靠的信号传输与接收。

  技术调试车全国跑

  中国地面数字点数传输标准出台后,一些风险投资商上门游说:从车载移动电视做起吧,赚头好。但一份统计数据揪住了研发人员的心:三分之二的中国家庭只能通过传统无线方式收看五六套节目,且收视效果差。这三分之二的家庭主要分布在未铺设有线电视线缆的城郊和广大农村地区。

  经过反复争论,交大团队的最终选择是:先让更多人看上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再去发展高端用户。在一个8兆赫的电视频道内可传送10套标清电视节目,开通多个频道便可实现几十套节目的传送。还是那台老电视机,加装一台机顶盒,每月交付6-10元,就能看上清晰又丰富的电视节目,投入和维护成本分别只是有线电视网的30%和20%。

  2005年,经本报一封读者来信“撮合”,无线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试验工程在崇明开通, 1年多以后通过专家验收。很快在湖南株洲再传捷报。今年2月,“神州家家通”平台入驻安徽凤阳。5月,河南安阳无线数字电视工程启动。目前,“神州家家通”已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落户,技术调试车全国各地跑。

  国产化让价格实惠

  中国第一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标的地面数字电视解调芯片今年3月问世,体积跟邮票差不多,至今已接到10万枚芯片订单。机顶盒的价格也已从最初的2000元降至300元。

  目前,数字电视技术和产品准备都已就绪,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国标产业化推进联盟也在组建中。技术人员透露,随着系统优化,未来的数字电视解调芯片还可以拥有USB接口,由机顶盒变成 “电视棒”——在电脑上一插,就等于拥有了一台标清数字电视。

  本报记者 董纯蕾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