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到底很感人 爱国哨非爱国 ——盘点中日国奥之战 徐东海 |
|
在5万多名球迷面前,杜伊率领的国奥队昨晚演出了一场现实版的“兵临城下”。气势如虹,场面占优,却无法真正越雷池一步。一步之差,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和惆怅,折射出的却是目前中日足球客观存在的差距。历史无法在一夜之间改写,对于杜家军来说,打破宿命的征程依然路漫漫。 最感动 意志力 朱挺像田径运动员百米冲刺般从中场一直追着对手跑到底线,一脚铲球将球截下。赵旭日在一次丢球后,发疯般地连追了对方6名球员进行反抢。昨晚的沈阳奥体中心,一股充满血性的力量,充斥着每一寸草地。看台上,“大刀进行曲”此起彼伏,振聋发聩,而国奥球员在场上,一个个像猛虎下山,扑向对手。 这是杜家军成军以后,从未有过的场面。一位工作人员看到朱挺狂奔50米抢下球后,喃喃地说了一句,“疯了,真的打疯了。”而更多的球迷,则是用一阵阵惊呼和暴风雨般的掌声,来回应国奥队在场上的拼劲。面对宿敌,国奥队打出了今年中国足球最具血性的90分钟。“从来没有看到队友这么拼命过,打日本队确实激发了大家最大的激情。”沈龙元赛后说。而杜伊则用“斗士”来形容场上的弟子,“他们表现出了最了不起的精神面貌,每一个人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最无奈 锋无力 射门数14比9,定位球数21比6,甚至连一向处于劣势的控球率也比日本队多出10%,这些冷冰冰的技术统计数据,足以让人热血沸腾。最近10年的交手中,国奥队从未在硬指标上如此领先。不过,也正是这种难得的突破,令人平添不少遗憾,如此大好局面,国奥队竟然无一斩获。 毛剑卿劲射擦柱而出、赵旭日任意球击中横梁、姜宁垫射空门未果,如同赛前预测的一样,国奥队昨晚并非缺少得分机会,但在临门一脚上始终差之毫厘。14次射门中,命中门框的只有4次,如此低下的进攻效率,成了国奥队最大的软肋。作为主力前锋,朱挺和姜宁昨晚都相当卖力,敬业精神让人无话可说,但把握机会的能力,却令人不敢恭维。从四国赛前两场比赛看,得分难已经成了国奥队继续往前的最大瓶颈。如何突破,将是对杜伊最大的考验。 最遗憾 存差距 和上一场对阵朝鲜队时相比,昨晚日本主帅反町康治更换了5名主力,中场核心梅崎斯也未能首发。如此大面积的换人,使得原本势均力敌的较量变得向杜家军倾斜。但即便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国奥队依然束手无策,清晰地反映出中日两队目前存在的差距。 在速度和力量均处于下风的情况下,日本队整体性打法显得更为高效。几乎绝大多数反击机会,日本队均能制造威胁。仅在上半时,他们就创造了3次绝佳的进球机会:两次单刀分别被裁判和国奥门将刘震理给化解掉了,另外一次由角球形成的必进球也被门柱挡了回来。出色的战术素养和个人能力,显露无遗。在最能体现战术纪律的角球进攻中,国奥队接连出现业余级别的失误,而日本队则井然有序,游刃有余。设想一下,如果昨晚国奥队不是主场作战,而是作客日本,能否战平对手还是个疑问。 最争议 爱国哨 谁也没想到,一场90分钟比赛结束后,主裁判黄俊杰成了焦点人物。这名国际籍裁判在比赛中的数次判罚和执法倾向,受到了来自专家、球迷和媒体铺天盖地的批评。批评者所持的理由是,两队的定位球数完全不成比例,此外,在犯规次数和红黄牌上,日本队也以37比16,4比1的比率遥遥领先。 仅从场面上来看,昨晚双方对拼抢的投入程度相差不多,场上飞铲、拉扯、肘击这样的动作更是无处不在。对于主裁判来说,把握的难度的确很大,但判罚总体偏向国奥队几乎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赛后,从日本队主帅反町康治到球员,均在言谈中对主裁表示了强烈不满,似乎也并非无事生非。无论是技术原因还是主观原因,在一场奥运测试赛中出现如此大的裁判争议,对国奥和中国足球来说绝非好事。中国足球必须依靠真本事去战胜对手,否则即便获胜,又有何意义? 记者 徐东海(本报沈阳今日电) 评论 0708041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