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期内不有效 张小湖 |
超过保质期的药是不能再服的,这是人们服药的基本常识。但在保质期内的药物就能保证安全吗?那也不是,因为如果贮藏方法不当也有可能使药物变质。如何来判断药物是否变质呢?主要用眼观、鼻嗅、手摸等方法来识别变质药品。 1.片剂的鉴别 片剂外观要求完整光洁,色泽均匀和硬度适宜。如果片剂表面发生颜色变化;药片上有虫蛀、斑点、发霉、疏松、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开裂、粘连、起泡或有结晶析出;鼻嗅有异味、异臭;糖衣表面褪色或露出底色,糖衣层裂开、溶化、粘手等, 均表明已变质不可再用。 2.胶囊剂的鉴别 胶囊剂应整洁,不得有粘结、变形或破裂现象,并无异臭。 如有胶囊剂外观胶囊软化、变色、粘连、开裂、药物漏出、变形、发霉现象;打开胶囊,发现内装药粉结块、发粘等,均是药物变质的信号。 3.丸剂的鉴别 丸剂外观应圆整均匀、色泽一致。大蜜丸和小蜜丸应细腻滋润、软硬适中。蜡丸表面应光滑无裂纹,丸内不得有蜡点和颗粒。所以发现丸剂发生霉变、变形、粘连、虫蛀、潮化、蜡封丸蜡封裂开、水丸表面无光泽、软结、表面干燥或发粘、臭味等现象,说明丸剂已变质。 4.糖浆剂、合剂的鉴别 除另有规定外,合剂、糖浆剂应澄清。在贮藏期间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含有提取物的糖浆,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如果发现合剂、糖浆剂中有大量絮状物、沉淀物、异物漂浮;药液变色、分层、发酵、异常酸败难闻气味;瓶口霉变或破损,都应作变质处理。 5.软膏剂的鉴别 软膏剂药典要求应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因而如发现软膏剂干涸、失水、变硬收缩无法挤出来;变色、表面析出水珠样液状物或油层析出、酸臭味:涂在皮肤上有刺激性,如疼痛等,都属于变质的表现。 另外,颗粒剂、冲剂、散剂的吸潮结块或溶化、手捏成团、变硬、发酵变臭;注射液有变色、混浊、沉淀或结晶析出、分层、同一批号颜色不一致的情况;粉针剂如出现结块、振摇不散、粘壁,溶解后浑浊、使用前瓶口已松动或开启;锭剂的皱缩、飞边、裂隙、变形及空心;煎膏剂的焦臭、异味、糖的结晶析出;膏药的红斑、飞边缺口;酊剂、滴剂、搽剂、露剂出现的分离、析水、沉淀现象及异常气味、霉花、异物等等,都属于已变质药物。 当然, 还有一些药品在外观上虽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内部已经变质了,如有怀疑时,为确保用药安全,应及时咨询药师、医师,或送药检机关检测。(作者为浙江温岭市第三人民医院主管药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