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特奥专版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19版:求职·广告
 第B20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7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8版:求职· 移民政策
 第B29版:求职· 培训·移民
 第B30版:求职· 留学沙龙
 第B31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32版:求职· 教育·招聘
    
2007年8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请读稀珍老股票

左安龙


  一天下午,我正要去录制节目,接到陈伟国的电话,急着要跟我见面,说他想把一本已经准备了好几年的书稿出版,邀我给此书写篇序。

  给别人的书写序可不是一件小事,是要有一定的资格和阅历的,可当时我几乎想都没想竟一口答应了。上世纪80年代我们当财经记者的那几年,他在上海电视台,我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的改革开放金融是龙头,发债券、发股票、资金拆借、外汇调剂,以及各类国际性金融会议、论坛、对话、访问都是开全国之先的……就在我等伟国来的片刻,上海金融改革大潮中的一幕幕场景就在我脑际快速地展现开来。

  我正想着,伟国来了。他把揣在怀里的大信封拿出打开,取出十几页书稿给我,说,你先看看。我一看傻了,却又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写的是对140多张老股票和老债券的介绍。这一张张泛黄的原始股票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上海的或者总部设在上海的海内外企业发行的。“真了不起!怎么被你收集到的?”“收集好多年了,每一张股票都费了不少周折,每一张股票里又有许多故事。”伟国如数家珍般地告诉我许多与这些股票缠绕在一起的奇人轶事,不少还是鲜为人知的:你看,这张“中国银行股票”前身叫“户部大清银行”,创立于1905年,1908年改称“大清银行”,1912年由孙中山批准改名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张“汉冶萍煤矿厂矿有限公司股票”上的“盛宣怀”三个字据说就是他本人的手迹……“这些故事我也是在收集的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的。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已经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上海瑰宝。”

  现在几乎人人都知道上海曾是远东第一大都市,也曾经是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可是再反问一下,当年上海是如何称雄亚洲的?上海民族资本的胚胎是如何在黄浦江两岸孕育、分娩、曲折成长的?就算是当今的精英们也未必有几位能答得上来的。好啊,现在终于有了这样一本书,让人们从一个侧面触摸到了已经被人们遗忘的上海近代经济发展史、金融发展史。

  上海终于在中华的振兴中找到了自身的定位,为了少走弯路,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上海,了解它的过去、熟悉它的今天,描绘它更加灿烂的未来。

  (《稀珍老上海股票鉴藏录》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