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欧阳修 米舒 |
米舒先生: 今年是伟大文学家欧阳修诞生1000周年,文坛未见动静,令人遗憾。 上海鼎策文化传播公司 王伟 王伟书友: 静夜里,熏风扑面,我面对苍穹,遥想我尊敬的欧阳先生,心潮起伏,挥笔疾书,写下我对这位文学前贤的敬仰之情。 欧阳修生于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其父欧阳观为人正直,但仕途坎坷,欧阳修4岁那年,父亲病故。其母郑氏在贫穷中把儿女培育成人,她教欧阳修识字作文,买不起笔,以荻草代笔,在沙上写字。欧阳修小小年纪,有志气有恒心,夜以继日熟读圣贤之书,“忘食日已晡,燃薪夜侵旦”,这是欧阳修成名后对少年苦学的回忆。 欧阳修入仕途,也几经坎坷,在考场中几次名落孙山。但他不气馁,终于在23岁那年在国子监考试与国学解试时,两次名列第一,连中三元,主持考试的著名文学家晏殊对他大为欣赏。 欧阳修年轻时思想活跃,支持范仲淹改革政治,范被贬后,欧阳修仗义直言,写下了《与高司谏书》。他被贬后认真治理地方,后任命谏官。欧阳修写了近百篇奏议,显示其正直不阿的个性。经几上几落,47岁的欧阳修当上翰林学士,受命主持《新唐书》编纂工作,并成为北宋文坛盟主。他识拔人才,大公无私。他在试卷中发现苏轼卷子,赞不绝口,有人悄悄对他说:“此人如被提拔,百年之后只知其人而不知您欧阳先生了。”欧阳修笑而荐之。唐宋八大家中五人脱颖而出,皆与欧阳修爱才有关。欧阳修为政廉直,不肯为亲戚援手,他被贬后,治理地方,也尽心尽力,颇有佳誉。 欧阳修是文学上的多面手,其诗、词、散文与治史均有极高成就,尤其是他摇曳多姿的散文风格,使他成为北宋文坛领袖。他的为人与为文皆是我一生学习的楷模,《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五代史伶官传序》《丰乐亭记》为千古之美文,至今光辉不灭。 米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