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正当年 威尔士捧得奖杯归 ——沈洋与2007年卡迪夫世界歌唱大赛散记 陈唯正 璩理 李璟睿 |
|
全面发展的歌唱新秀 沈洋的嗓音具有一种非凡的古典美:一个乌光通透的声音核心包裹在浓浓的暮色中,内紧外柔;整个音域从上到下的每一个音都拥有一种高贵的质地;它以天然的嗓音本色为基点,可以达到相当宽广的调色范围;这些加上通畅、悠长、平稳的气息使得他能灵活地运用嗓音达到非凡的表现力。 具有一个优美的或性格化的嗓音只是成为优秀歌手的前提之一。德国声乐理论家凯斯丁认为优秀的演唱除了嗓音之外还必须具备过硬的技巧、生动的语义表达以及最重要的“情感”。这次担任决赛电视转播嘉宾的帕帕诺 (Antonio Pappano) 对我们说:“沈洋的嗓音非常特别、非常稀有,演唱充满感情,音乐来自他整个身体。”对作品的充分理解、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和对角色恰到好处的情感投入,涉及一个歌剧演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对沈洋多年来的了解,我们知道他对自己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积累付出了巨大努力。 沈洋从自己的唱片收藏中了解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他对器乐、人声和乐队音乐的热衷、对不同时期、不同诠释风格、不同版本的比较,造就了自己良好的艺术品位、宽阔的艺术视野、出色的音乐感觉和对作品的独特见解。从他以一位德国老指挥家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电邮地址,可见他对德奥音乐特殊的偏爱,而这恰恰是中国音乐学府声乐专业的空白领域。唱片收藏成了他的另一个老师。年初声乐系舒伯特艺术歌曲音乐会上,沈洋的德语发音比较自然,没有什么大毛病。这些都是他从唱片中学来的。在欧洲比赛期间他曾对笔者说,近来特别欣赏德国战前的高度戏剧女高音歌唱家赖德 (Frida Leider),原因之一是她在最戏剧性的强音上从不刻意强迫推压嗓子,从而能够保持优美的音色。我们注意到,这位伟大女高音的演唱精髓正在沈洋的实践中得以运用:他演唱时的戏剧效果从来不是通过刻意强迫推压嗓子来博取的。 沈洋出生于歌唱家之家,在天津音乐学院附中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并在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前就开始接受声乐系顾平教授的指导。对于这样基础好、悟性强、知识面广的学生,顾老师因材施教,把关曲目,让他在艺术上能够全面发展;周小燕歌剧中心的韩莉平主任多次同欧洲联手合作,创造机会送他出去参加比赛和演出。从这次沈洋不用翻译而同各国选手和评委们直接交流,并从容面对BBC的采访来看,这些锻炼是非常值得的。 这次卡迪夫比赛的曲目都是他自己选择的,欧洲的许多乐迷和乐界人士、包括评委、当今德国艺术歌曲的专家多伊契先生都感到不可思议:一位23岁的年轻人,竟然会把沃尔夫的艺术歌曲《普罗米修斯》和《火骑士》、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中 “丁香花散发着芬芳”这样具有相当深度的作品选为比赛曲目,并演唱得如此成熟和完整。沈洋从自己的偶像、德国低男中音歌唱大师汉斯·霍特 (Hans Hotter) 的录音中找到了这些曲目的杰出教材,但他并没有拷贝前辈——用指挥家帕帕诺的话说:“他的诠释中出色地融入了自己准确而独特的理解”。(六) 图为沈洋与著名歌唱家贝尔贡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