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拥蓝关马不前 邬久益 |
|
晚明,各帝昏暴多疑,朝纲腐败,阉党弄权,奸臣得势,忠良纷遭贬戮,社会动荡不安。凡有正义感和良知的士子及文人艺家对此现象深恶痛绝,常以古喻今,借前朝人物或历史典故抨击当时社会现状与朝政弊端。从而在手工艺术品中亦为后人留下了些许缅怀古代忠良之士的优秀作品。 唐代韩愈(768一824年),字退之,古河阳人(今河南焦作市孟州),自幼双亲早亡,刻苦自学,贞元年间入第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因刚正直谏,数遭贬迁。他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江山一统;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化上继承、创新、发展古代文学与散文,被后世尊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作为中国古代杰出文学家、哲学家与诗人,以他磊落胸襟与忠诚品行,亦自然受到明末文人、刻家、艺匠的推崇、青睐和呼唤。 有晚明刻家借唐元和13年(818年)韩愈谏阻宪宗皇帝迎佛骨险遭杀身之祸、后被贬潮州一事为题材,以竹雕形式精妙地再现了韩愈南贬路上,“雪拥蓝关马不前”的生动一幕(见图)。雕件中,已入天命的韩愈,头戴风帽,耷帔遮耳。双手垂缩袖笼内,轻轻按住马缰。虽风衣披身,仍难挡朔风狂雪之寒,耸肩缩颈,颤抖着虚弱的身子,颠簸于马背。其表情凝重,胸中似怀一腔委屈与悲愤,双目眯锁,倒吸着冷气,侧身转脸避闪迎面刮来的风雪。胯下的马儿,两耳后竖,俯首伸颈,翕动的嘴鼻正喷着响鼻和喘着粗气。它双目圆瞪前方旷远无垠的积雪,四蹄叉开,似深陷厚厚的没腿雪泥中,难以拔足前移。人乏马困,同处前途茫然之境,但仍顽强前进。 让人膺服的是此高不足20厘米、长不及15厘米的明末竹根雕精品中,未见一片雪花,以无背景为背景,却能使后人感受到韩愈当年跋涉于风雪秦岭外的艰辛;它历经五百年沧桑,老骥右前足虽折损后修复,却丝毫不损晚明刻家着意刻画韩愈遭贬途经陕西蓝关外所作:“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明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诗中体现出为国为民不惜乌纱和性命的铮铮铁骨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