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正变得越来越熟悉亲切 |
(上接第1版)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到今年底,预计可新增3条线路,新增运营里程90公里,而到2010年,全市轨道交通建成运营里程将从去年底的140公里猛增至400公里左右,上海将一跃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之一。 面对如此高强度、大手笔的软硬件提升举措,许多上海市民在高兴之余感叹:这都是世博会“倒逼”出来的啊。上海开出禁止车辆鸣号这剂“猛药”,绝不仅仅是为了减控噪音、建设一个环境友好型城市,更重要的在于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准。 与“禁鸣令”相配套,上海从2004年开始实施了“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基本任务是市民综合素质要体现守秩序、讲卫生、护环境、有礼貌、重信用、爱科学、献爱心;城市文明程度要达到建法治之城、健康之城、生态之城、礼仪之城、诚信之城、学习之城和友善之城的目标,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在上海得到充分体现。2006年,上海又举办了“迎世博,学礼仪——百万家庭学礼仪”系列活动;还推出了“百万市民网上行”计划,并积极在市民中普及汉语普通话和英语。 上海市副市长、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杨雄认为,只有当更多市民亲身参与到筹博中来,努力提升自身文明素质,虚心学习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才能真正留下世博会的精神内涵,为上海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积累宝贵财富。 两个月前召开的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第一次用16个字全面概括了上海追求的城市精神和形象:“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其中后8个字是第一次出现。借助世博会,以更开放的眼界和更宽广的胸襟吸收全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无疑让上海抛弃以往的盲目优越感,变得更加可爱。 引领和推动科技创新 最近,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发起了一个为上海世博会信息化建设提建议活动,短短两个月就收到了68篇论文。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创建世博会票务系统,在世博会园区优先应用无线宽带技术,建设与现实世博会互补的“网上世博会”等建议,不仅已为上海世博会组织者采纳,而且凭借超前的技术构想显示出强大的产业生命力。 为避免交通拥堵,上海世博会组织者虽然也计划禁止私家车在世博会举办期间开进世博会园区,却更着眼未来汽车产业发展,鼓励新能源汽车、“零排放”汽车在世博会上大显身手。作为上海世博会现有6家全球合作伙伴之一的上海汽车和通用汽车公司抓住这一机遇,近日决定以联合体形式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企业馆,成为上海世博会规划的16个企业馆的第一个“主人”。 一个多月前开工的上海世博会园区首个新建永久性场馆——世博中心,其吸引人之处是“绿色、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理念。例如,大空间会议厅将采用玻璃顶采光系统,利用自然光照明,同时起到隔热、隔离辐射等作用;太阳能、半导体照明、雨水收集等节能环保技术将大面积使用。“绿色建筑”将成为世博会园区200万平方米新建和改建建筑的通则。 为让世博会充分发挥引领和推动科技创新的作用,2005年2月,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并联合国务院其他部委成立了世博科技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启动了有100个左右专题研究项目的世博科技行动计划。 世博会这片昔日“天边的云彩”正在中国成为推动自主创新、开拓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空间的现实机遇。 (据新华社上海8月4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