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派名段”飞入重霄九 ——追忆昨逝世的沪剧表演艺术家邵滨孙 王剑虹 |
| ||
| ||
|
鲜花、挽联和邵滨孙的大幅照片,小小的客厅被布置成了朴素的灵堂,肃穆的音乐和浓浓的悲伤气氛弥漫在空气中。昨天上午,被大家尊称为“邵老牌”的沪剧邵派创始人、88岁高龄的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邵滨孙因病在华东医院去世。 今年4月做寿 昨天,在邵家的小客厅里,邵滨孙的妻子和儿女们在悲伤中接待了记者。邵滨孙虽已88岁高龄,但精神一向很好,邵滨孙的妻子、沪剧名家韩玉敏翻出一本影集,指着今年4月为邵滨孙做寿时拍的照片伤感地对记者说:“你看,这个时候他看起来还是红光满面、气色很好呢。”邵滨孙的女婿告诉记者,岳父是今年5月因脑梗入院治疗的,但当病情稍有好转后又被查出患有肺癌,随着癌细胞扩散,邵滨孙的病情不断加重,短短的2个月里曾4次病危。 最后一次党费 邵滨孙最后的日子里一直忍受着剧烈的疼痛,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每次医生、护士来为他做检查,只要是醒着,邵滨孙总会对医护人员说:“谢谢你。”说起这件事,上海沪剧院的金书记十分感动,她还告诉记者,8月1日,邵滨孙在病情十分危重的情况下,还记得提醒儿子要帮他到沪剧院交党费,第二天儿子就帮父亲把党费交到了沪剧院,没想到这成了邵滨孙交的最后一次党费。 艺术成就卓著 邵滨孙原名邵念慈,1919年出生在一个裁缝的家庭,小学毕业后迫于生计,到一家成衣铺当学徒。因为迷恋申曲(沪剧),1936年,17岁的他拜在了申曲名家筱文滨门下,因为筱文滨曾拜邵文滨为师,邵念慈算起来是邵文滨的徒孙辈,在学艺初露头角后便改名为邵滨孙。邵滨孙在艺术上博采众长,形成了邵派唱做并重、声情并茂的表演风格。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邵滨孙在舞台上塑造了杨乃武、刁德一、刘大哥等一大批性格迥异的艺术形象,《星星之火》中的“启发杨桂英”、《芦荡火种》中的“智斗”和《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密室相会”等邵派名段广为流传。 提携年轻一代 “邵老师为人乐观,对人特别好,对年轻一代也乐于提携。”说到邵滨孙,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赞不绝口,她告诉记者,不仅邵滨孙老师的艺术成就令后辈敬仰,艺德人品也是晚辈们学习的榜样,邵老师热心扶持后辈,为一代又一代青年演员当配角,留下了许多佳话。曾在沪剧贺岁剧《大红喜事》中与邵滨孙同台的笑星钱程告诉记者,当时演《大红喜事》自己是男二号,唱的就是邵派,而邵老师则在剧中扮演一个戏分不多的“绿叶”角色,虽然只在最后一场才有戏,但邵老师每次连排都坐在那儿从头看到底,空下来的时候还时常在演唱上点拨自己。 据上海沪剧院方面透露,邵滨孙的追悼会定在本月10日举行。 本报记者 王剑虹 评论 0708051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