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创作《红色娘子军》的历史回顾(上) 刘文韶 |
刘文韶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现选登2007年第3期《军事历史》“我创作《红色娘子军》的历史回顾”一文,与读者共同缅怀我军的巾帼英雄。 一 50年前,我在海南军区政治部工作,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O周年,我深入到琼崖革命老区调查研究和体验生活,创作了一篇题为《红色娘子军》的长篇报告文学,全文2.5万余字,发表在1957年8月号的《解放军文艺》上,真实地反映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娘子军连的英雄事迹。此篇文章发表后,受到了广大读者好评。著名女将军李贞亲笔为本书写下《艰苦奋战的女英雄》读后感,并赞誉:这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好书,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在随后不长的时间里,文艺舞台上就先后出现了有关红色娘子军的电影、歌剧、戏曲、舞蹈等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红色娘子军》也由此成为文艺舞台上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我在参加解放海南岛渡海登陆作战后,就留在海南军区政治部做宣传工作。1956年总政治部决定在全军开展建军30周年征文活动,军区政治部领导让我负责做好这项工作。我在组织这项工作之外,考虑海南岛是老革命根据地,琼崖工农红军建立比较早,在战火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其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过去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很好宣传,所以也想在建军30周年这个时机,能够深入地挖掘一下,加以宣扬。 有一天,我在翻阅一本油印的关于琼崖纵队战史的小册子时,偶然发现有这样一段话:“在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师部属下有一个女兵连,全连有一百二十人。”全书仅有这一句话,其他再没什么别的内容记载。我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女指挥员、女英雄是很多的,可是作为成建制的完整的红军女兵战斗连队还没有听说过(当时我不知道红四方面军有一个妇女独立团和一个女工兵营),琼崖红军中有这样一个女兵连队是很可贵的,这是一个重大题材,应该下功夫挖掘。因此,我就把这个想法向军区政治部和宣传处领导作了汇报。领导们听后都非常支持,并交待我可以把别的工作先放下,集中时间把这件事情搞好。 二 领导的支持使我增加了信心,可当时只有一个线索,其他什么文字材料都没有。我就询问了在琼崖纵队工作过的一些老同志,可是因年代太久他们都不了解情况。于是我找海南军区副司令员马白山将军,他是琼崖纵队的老领导,听了我的意图之后,非常肯定地说:“当时确有一个女兵连,你可以到乐万老根据地找到当年女兵连的人,并到区党委去了解一下有关情况。”根据白山将军的指示,我又到海南区党委见到萧焕辉书记,他同样肯定了女兵连的存在,并交代有关部门对我的采访给予帮助。因我不懂海南话,军区政治部的领导安排摄影记者王学海和我同行,并给我当翻译。 我们乘长途公共汽车先到了乐会县委,县委办公室主任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告诉我们县妇联主任冯增敏就是一位老红军,可先找她谈一谈。第二天我们应约去妇联,见到了冯增敏。她高个子,大眼睛,当时年纪大约四十来岁,留着短发,皮肤黝黑,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经过交谈,得知她就是当年女兵连的连长,我们真是喜出望外,就这样开始了在乐会县长达一个多月的采访。 冯增敏的记忆力很好,也很健谈,由于过去从来没有人采访过她,几十年前红军女兵连的往事长期埋在心底,现在有区党委和军区派人来采访,她非常激动,那些往事像泉涌般迸发出来。她滔滔不绝,非常兴奋地讲了女兵连怎样成立、生活、工作、战斗,直到由于革命低潮的到来,女兵连不得不分散隐蔽以及和主力部队失掉联络后一些女兵在森林里艰苦跋涉的情景等等,她都讲得很具体。 当讲到娘子军的英勇战斗时,她手舞足蹈,慷慨激昂;讲到女兵连姐妹壮烈牺牲时,她沉痛地流下了热泪。我们也深深地被女兵连的英雄事迹所感动所鼓舞。由于语言不通和事隔年代太久,最初的采访比较困难,因为要弄清当时的情况,特别是重要的情节、细节、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人名、地名、物名,都相当吃力,有时只好让她写出来,或一起画一个图。 翻译王学海的普通话水准也不怎么高,有时为了把一件事情、一个地点、人物的一句原话搞得清楚准确,要花好长时间来琢磨研究。比如海南妇女的“定命”就是包办婚姻的意思,这两个字该怎么用。再比如女兵连打白匪炮楼时,挖地道用火烧,叫做“蒸团猪”,这几个字词怎么写、怎么用,我们反复地研究了好多次才定下来。由于冯增敏担任的职务比较多,工作很忙,采访很难集中大块时间,只能根据她的工作安排,挤出时间来谈,多半是在晚上进行的。有时为了弄清历史的真实情况,又经常把需要深入了解的问题向她提出来,请她慢慢回忆。就这样经过几个星期的采访,我们基本上把女兵连从成立、发展到解散的历程和其中的主要事件弄清楚了。 三 在县里谈得差不多了,我们决定到冯增敏的老家(也是红色娘子军的发源地)去看一看。 她的老家在乐和县和坳乡母党村,我们骑自行车到了她的老家,那是一座很破旧的房子,家里只有一位快80岁的老母亲,房间里陈设非常简单。冯增敏12岁时就和她的哥哥一起参加革命活动,后来哥哥牺牲了,她的丈夫也被日军杀害了。在她的家里,我们还了解到一个重要细节,就是在娘子军连解散时,曾在她家的墙壁里隐藏了3条枪。我们仔细地看了看当时隐藏枪支的地方。 在掌握了上述基本情况之后,我们又骑着自行车开始到乡下去找娘子军连其他的人了解情况。在前后十几天的时间内,总共找到了指导员王时香、排长庞学莲和营部的劳务陈菊,班长蔡亲民、战士冯锦英等十多个人。当时采访作记录是很困难的,因为当地农村没有电灯,为了节约用油,在夜里没重要事是不点灯的,所以我们也不好意思让老乡长时间点灯,有时只好借着灶火和抽烟的火光来记笔记,因此有一些在夜晚的采访没有及时记录下来。 一个多月后,我回到海南军区把采访的情况上报广州军区。不久,广州军区就打来电话通知说娘子军连的题目已列为重点征文题目上报总政,要我务必把这篇东西写好。随后,根据领导的安排我又开始了第二轮的采访。 这次采访主要是找海南军区当年在琼崖纵队战斗过的老首长庄田和陈青山。在他们的安排下,我又专程拜访了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冯白驹将军。冯白驹在1930年时就是琼崖地区党的主要负责人,以后一直长期领导海南的革命斗争,为海南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经过广州军区和广东省委联系,我在从化温泉见到了这位仰慕已久的领导人。在他的住处我们谈了两个多小时。 冯白驹身躯高大,面色红润,讲话声音洪亮,普通话讲得很好。他在采访中说:娘子军连成立在1930年,当时琼崖特委根据中央和省委指示精神,决定实行土地革命,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为扩大红军,把琼崖各地红军正式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下辖3个团。当时在红军中已有女兵,为了唤起妇女的觉醒,增加革命力量,琼崖特委决定吸收更多的妇女到红军中来,先成立一个女子特务连,以后人多了还可以成立第二连、第三连。这件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各县都推选人送来,妇女主动报名参加红军的人很多,连的干部是经过特委审批的。女兵连成立以后,表现很好,作战很英勇,在海南人民特别是妇女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推动了妇女参加革命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