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建军80周年专版
 第A18版:建军80周年专版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人生报道·逝水年华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风景名胜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8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出城市管理新路子
富阳试行拾荒者集中居住

王力 施海 夏叶锋 严琦


  他们在做城里人没完成的事——给垃圾分类,重新利用,完成资源循环;极个别人也成为城里人眼里“收、拾、偷”不分的治安隐患。拾荒者队伍的管理,已成为城市管理一个棘手的新课题

  10幢整齐的平房      

  尽管7月的天热浪袭人,但河南籍人翟学青还是特意来到富阳金秋北路北侧的工地上。“我想亲眼看看这里的场地合不合适,车辆进出方不方便。”望着刚刚建造完成的10幢整齐的平房,翟学青的语气中既疑惑又充满了期待。

  今年6月,富阳市着手为拾荒者统一建造住房,在杭州率先推行拾荒者“集中居住、集中管理”模式。

  如今,一期占地30亩,可容纳100户拾荒者的集居住房已经全面完工。再过几天,像翟学青一样分散居住在城区各个角落的“垃圾王”们就将正式入住。

  另类“环保工作者”    

  在富阳春秋北路水果市场旁的一块空地上,18岁的安徽姑娘小张站在层层叠叠的废品中,忙着过秤装车。小张家是专收废旧塑料、编织袋等废旧品的。

  由于市民普遍没有垃圾分类的观念,被丢弃在垃圾桶里的塑料经常和容易腐烂的垃圾混合在一起。于是,小张这个用石棉瓦、木板和塑料布搭成的“家”,便成了这些可回收垃圾的第一道分拣站。

  “一个月要收好几吨废品。”小张说,捡破烂是他们一家的生计,一年收入万余元。尽管来富阳“捡”垃圾的7个年头里,小张一家艰辛地生活着,他们的存在让每年数十万吨的废弃塑料得以重新利用。然而,他们的努力似乎并不能得到周围人的肯定。“太脏了,垃圾堆得到处都是,一到夏天满是苍蝇。”住在附近的一位大妈就对此颇有微辞。

  “他们在做城里人没完成的事——给垃圾分类,重新利用,完成资源循环。”在富阳市城管执法局调研员董木根眼里,拾荒者成了一群被另眼相看的“环保工作者”——一方面拾荒者通过劳动和智慧试图摆脱贫困、维持家庭生计,且对废旧物品的回收、垃圾分类、方便居民“卖废”等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外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有些人还收、拾、偷不分,已经成为城市治安隐患的一大源头。

  住房设计人性化     

  富阳拾荒者集居点,每10户连成一幢,现已有100套住房。每套住房面积约25平方米左右,有“一厨一卫”,房内还预留有线电视的接口。考虑到要堆放废旧物品,每套住房前有40平方米的空地。

  富阳现有拾荒收旧人员488户,100套居住房显然不够。有关负责人说,目前,二期仍有50亩土地待建,将根据实施后的具体情况再作研究。但是,实行集中居住、集中管理要达到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一是规范管理,二是适当控制拾荒人群,以实现城市居民居住区和拾荒收旧作业区、经营区的分离,做到集中居住、集中管理、集中经营,规范从业人员。

  “我们希望通过比市区出租房更低的价格和更完善的设施,吸引拾荒者主动来住。”据介绍,按照事先规划,集居点采取“自愿”的原则,不设门槛面对所有登记在册的拾荒者开放,并对入住的拾荒者适当收取租金。在前期管理模式较为成熟后,执法局也计划将集居地推向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

  王力 施海 夏叶锋 严琦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