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建军80周年专版
 第A18版:建军80周年专版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人生报道·逝水年华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风景名胜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8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牧《泊秦淮》

陈鹏举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秦代开凿钟山,疏理淮水,于是有了秦淮河。金陵是六朝旧都,秦淮河横穿金陵城池,是宿命的六朝金粉地。杜牧的诗记载了醉眼迷离的秦淮河,也记载了扬州歌女,过江来在陈国的故都,在秦淮商人的船上,卖唱陈国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杜牧的诗心很忧伤,甚至很寒冷。因为他和这亡国的歌唱,只隔着半条秦淮河。那时离唐代灭亡,就六七十年了。杜牧在这个衰朽的时代里,而这首诗,把这个衰朽的时代,留在了史诗里。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杜牧三十岁时,到扬州,呆了三年。这是离开扬州后,写给扬州时的同伴的。这首诗写在江南。“草木凋”有作“草未凋”的,也因此有了争议。其实应该是“木”字好些。说“未”看上去葱茏,但没有动感。而“木”字,看起来萧瑟,却是清秋本色,而且让“凋”字有了动感。“木”字有更早更权威的出处,应该在情理之中。“二十四桥”也有多解。沈括曾经录有二十四座桥的桥名,还有一说是古时候有二十四个美人同在一桥上吹箫。“玉人”,有说是指韩绰的。显然不确。“教”,是“使”、“让”的意思,玉人吹箫,应该是杜牧的清秋念想。这首诗可见杜牧诗的骨相,就是名传千秋的“俊爽”二字。

  杜牧《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注:杜牧三十岁上,在扬州呆了三年。他在那里,出入秦楼楚馆。这首诗,有人认为是他的“渐悟诗”。其实不然。杜牧抱负远大,个性刚正,他在晚唐的衰败中,无能为力,内心是很迷茫的。一个男人,在男人世界,找不到行进的方向,是很可能在异性中寻找理解和安慰的。杜牧就是这种状态。诗中“落魄”二字,就诉说了这种状态。这首诗是“遣怀”诗。第二句用了汉代赵飞燕,身轻如燕,可以在掌上起舞的典故。后一联是坦言自己的荒唐。坦言自己荒唐的人,内心不荒唐。杜牧心地光明和善良。他有许多诗篇,对风尘女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四十一)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