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建军80周年专版
 第A18版:建军80周年专版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人生报道·逝水年华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风景名胜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8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 意

姜龙飞


  无论多么伟大的工程,其起点无疑都缘自一个创意。这创意或萌自民间或发于庙堂,经决策者的吸收采纳着力推行最终修成正果。由一个创意而至一番创举,必先知而后行,必先创而后举,顺理成章天经地义。

  然而,当一个优秀的创意在其呱呱坠地之初,却往往被无数点子无数主意无数建议所包围所混杂,乐于为事业的发展或自身的彰显而不吝于抖擞锦囊建言献策的,在任何一种场合任何一个圈子里都不乏其人。这就和我们的大脑每天都会生产无数想法一样,虽然大多自生自灭,却依然生生不息。脑力和我们的体力一样,可以再生,无法储存。就连奔驶街头的出租车司机,不也经常以准市长的口吻,对他的乘客愤世疾俗地表达城市发展的宏图大略吗?脑力的再生唯其容易,脑力的直接衍生物──想法,就难免数量惊人鱼目混珠。俗话说得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可见“计”的生产成本很低生产效率很高。在一个言者无罪言路开放的社会里,真正有价值的创意经常被大量平庸的策言泡沫所混淆,以至于湮灭。现实生活中这种风险无时不在。所谓创意与玄虚、优秀与平庸、妙计与臆度,每每居两可之间,似是而非见智见仁,彼此间并无一条明显的鸿沟。在经实践检验之前,即使被毁弃的是黄钟,我们也往往待之若瓦釜。例如……不举也罢。

  于是,人们寄希望于决策者总揽全局的高蹈、披沙拣金的睿智、力排众意的清醒、善始善终的完美。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