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建军80周年专版
 第A18版:建军80周年专版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人生报道·逝水年华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风景名胜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8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轨交3号线上海火车站站公开征集服务用语方言引争议——
地铁用方言:人性化还是阻碍推普?

王蔚


  轨交3号线上海火车站站是南来北往客流最密集的地方,最近该站向社会公开征集包括闽南话在内的五种服务用语的方言,期望工作人员在掌握后能形成服务特色。然而,此举不仅被市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建议叫停,而且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争议。

  语言障碍影响服务  

  3号线途经铁路上海站与上海南站,附近还有上海长途汽车站,每天迎来送往大量操各地方言的外地乘客,语言障碍问题十分突出。比如正常出售1张单程票约需5秒,但遇到语言障碍时则需要30秒至60秒。为此,该公司决定先向社会征集闽南话、粤语、温州话、武汉话和长沙话等五种较难听懂且经常遇到的方言,内容主要是售票和咨询时的常用语。

  公司方面希望会讲上述方言且口齿清晰的年轻乘客,前往3号线上海火车站站找站长录音,择优采用,站长室还备有小礼品相送。据地铁客运三分公司一名负责人介绍,3号线上海火车站站的50余名服务员,都将学习征集到的方言,以后还将向上海南站站推广。

  语委坚持应当推普  

  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重视。市语委办副主任朱蕾说,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场所使用方言,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因为,依照《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定:“本市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而且该《办法》还要求提高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

  据悉,市语委办已与地铁方面取得了联系,要求他们在服务中应注意更好地推广普通话。

  专家学者意见相左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胡申生认为,推普的大方向不容置疑,但不能“一刀切”,在大都市五方杂处的地铁车站里,能用方言服务,不失为是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如果外地乘客因操方言而享受不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就有点“语言歧视”之嫌了。

  然而,身在粤语区的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赵维江教授,却对上海地铁的此举不甚赞同。赵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城市的交通服务没必要弄那么多的方言,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而且现在全国各地人员流动频繁,服务人员听不懂方言是自然的事情,不必过于迁就那些不会说普通话的顾客,相反可以促使他们在走出家门前更好、更主动地先学习普通话。毕竟,推普的法定性不容动摇。

  本报记者 王蔚 评论 07080710202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