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第39期新民科学咖啡馆里专家披露我国今明两年极地考察计划详情—— 再攀冰穹A 征服北极点 董纯蕾 马亚宁 唐洁 |
过完这个盛夏,“雪龙”号又将出发,先往南极,中国南极考察队将第二次登上冰穹A之巅;明年夏季第三次开赴北冰洋,成为国际极地年计划中第二艘抵达北极点的科学考察船。 昨晚,第39期新民科学咖啡馆主讲嘉宾、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首席科学家张占海,率我国首位踏上南极洲的科学家董兆乾,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雪龙”号前任船长袁绍宏,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冰川学家、第21次南极考察内陆冰盖考察队副队长孙波博士等豪华极地科考阵容,向市民透露了我国今明两年的极地旅程及其详情。逾百位市民与极地专家精彩互动,掀起了本次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科普小高潮。 第24次南极考察进入倒计时 据张占海介绍,现在距离我国第24次南极考察出发,剩下不到100天了。按计划,全新的“雪龙”号将于今年10月30日启程,明年4月20日归来。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特别是入选国际极地年亚洲唯一的核心计划PANDA计划。一支十七八人组成的精锐小分队,将再度攀登冰穹A,搜集冰雪、地球物理、地磁、气象、天文等综合观测数据,寻找南极最古老冰芯;为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拟建于冰穹A地区)钻探位置,并升级中山站和长城站的基础设施。耗资500万元研制的冰上机器人的雏形,也将亲临现场一试身手,并有望于明年出成品。能干的它,将在南极百余平方公里的无人区内,测量冰厚、观测温度…… 在南极大陆最高点——冰穹A,厚厚的冰层下是连绵的山脉,极富科学诱惑力。孙波期待此行能找到古山脉成因的蛛丝马迹。同时,在冰穹A 区域最有可能发现超过120万年气候变化记录的冰芯,我国目前已具备了500米冰芯钻机,希望在国际极地年期间能论证冰穹A地区的冰芯深度。 据袁绍宏介绍,“雪龙”号10月底修缮一新后立马“披挂上阵”,我国现已拥有4名合格的远洋破冰考察船船长,未来一定会有更新的考察船。据悉,位于外高桥5号沟的国内基地考察船码头已基本建成,新“雪龙”号将从这里首航。 积极参与北冰洋和平开发 俄罗斯几天前插在北极点下的国旗,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据张占海介绍,和没有领土主权归属的南极不同,北极所有的土地都是有归属的。在南极开展的绝大部分活动,都是在遵守南极条约的基础上开展的科学考察;而在北极,即便是打着科学考察名义的活动,也或多或少有主权国家色彩。据美国科学预测,北极未来有取代中东地区、成为地球上最大的储油区的可能。俄罗斯日前在北极点的举动以及各国的反响,也意味着新一轮北极考察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依据国际海洋公约的规定,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任何国家的大陆架延伸至北极点,因此,北极点附近地区被视为国际海域,由国际海底局监督管理。实际上,除了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等在北冰洋的专属经济区以外,北冰洋的国际海域范围相对很小。 目前,我国在太平洋中部的国际公共海底区域,已拥有了一块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虽然我国在北极没有领土和专属经济区,但将会积极参与北冰洋国际海域和海底的和平利用与开发。 明年和后年,我国将两次展开北冰洋考察,依托“雪龙”号破冰船和国外强力破冰船,在白令海至北极点断面,对海洋动力与生态环境、海冰结构与变化、海冰气相互作用、海底地质等开展现场考察。 记者 董纯蕾 马亚宁 实习生 唐洁 (更多极地奥秘和科考内容,请关注下周一B叠教育周刊) 评论 0708071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