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本市中职校师生的一项调查显示 七成学生愿做一线操作工 王蔚 |
本报讯 (记者 王蔚)记者上午从“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上海商学院基地课题组获悉,通过他们最新完成的一项对本市半数中职校两千多名师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同学认为,通过三年的中职学习后“学会了专业技能”或“成绩有了提高”。 “找个好工作”成最大动力 调查显示,通过一段时间的中职教育后,在校生们的自我评价比较乐观。72%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前途表示“有信心”,表示“没有信心”的只占2%。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他们中有一半把目标定位在“找个好工作”,另有33%的学生希望在毕业后继续上学深造,表示没有什么目标的仅占1.8%。大部分中职学生对自己毕业以后的定位比较准确,近七成学生对自己毕业后当一名工人、营业员、出纳员、报关员等从事一线操作性工作,表示“愿意”。 多半学生考出职业证书 调查发现,有超过九成的学生有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有58%的学生在读期间参加了与就业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而且有半数学生表示“考资格证并不是什么难的事情”。更值得欣喜的是,出于自身发展与就业前景的考虑,相当多的学生在被调查时希望,职业教育应当更注重实践与实习的机会。有73%的学生表示,最喜欢的授课形式是实习和实训。然而,在调查中有39%的校长却提出,由于得不到企业有力的支持,学校开展经常性的高质量的实习实训以及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