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特”的家庭战争 |
◆ 云思南 (自由职业者) 第一次辞职,是在工作3年以后,只是因为不适合——心情不适合,能力不适合,我离开了那家世界500强企业。 那时还不知道有“飞特”这个说法,可也许我天生就是“飞特”的命。我用最大努力,说服了做了几十年公务员的父亲和做了一辈子教师的母亲。我对父母说,我找到了更好的工作——但实际上还没着落。父母没说什么。 后来跳槽越来越频繁,爸妈终于发现了我的“异常”——你哪里是跳槽,你根本就没打算在一家单位做长久。他们忍不住了,搬来姑姑、舅舅,搬来我崇拜过的介绍我到第一个世界500强上班的大表哥。举出各种例子,苦口婆心地劝我。大表哥不很赞同我的“飞特”,但他不认为我这样有什么大逆不道,只是觉得可惜:本来发展得好好的,一个部门总监的位子在未来一两年就可以看到的,可我说不要就不要了。 父母呢,试图用亲情打动我,说希望我的一生稳稳当当。我动摇过,很动摇——是呀,我不能只为自己活着,我也要为他们安心而活着。我努力了,却做不到。 家里的“战争”一天比一天升级,方式多样:有我和父母的冷战,它一般会结束在我拿出新名片给妈妈看的时候;有相互的辩论,它会在我向爸爸提议去新疆旅行的时候,暂时和解于他对新疆的怀念中——那时他在那里的农场开拖拉机,他说当时他多想开着拖拉机回上海。当大家都情绪激动的时候,我只好叫姑姑出面打电话,说奶奶想我们了,我们全家开车去陪她老人家——在她老人家的眼里,我最好不要长大。 还是大表哥有办法,他帮我彻底解决了这种潮起潮落的家庭“战争”。他说,你完全可以以做项目的方式就职嘛。你不爱打长工,就打短工。我呆过好几家世界500强企业,外语一流,对不同的行业都有了解。大表哥说,你可以把你的长处写成简历给猎头公司,专打有难度的短工,解决按部就班上班的人不擅长的问题。 现在好了。我专门接项目了:做调查报告,或做翻译,像明星一样去谈出场费。也许有一天,我会用“飞特”的工作方式自己开个小公司,或者找几个有共同兴趣和不同长处的人成立团队,组织大家打短工。干活的时候好好干活,不干活的时候尽情地玩,岂不快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