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飞特”旅伴 |
阿章 (业务主管) 去年,我们3个老“驴友”结伴去“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旅游。长途汽车到了雅江,停车吃饭继续上路时,却发现一位乘客只见行李不见人。司机连连按喇叭催促,只见一个20多岁戴着眼镜、背着照相机的小伙子风风火火赶来了。他说到附近山上拍照去了。只身爬海拔4000多米的山,小伙子的活力给我留下了最初印象。 大家交谈起来,小伙自我介绍姓常,也是去稻城的。同是上海人,我们4个人自此结伴而行。小常成了我们的开路先锋,一路上出力气、跑腿的事他都抢着干。看来他是个行家——从单人帐篷、固体燃料炉到登山鞋、冲锋裤,装备一应俱全;体力也好,从亚丁一号营地到洛绒牛场,小常一路上把我们甩出半小时的路程。 小常是个“海龟”硕士,回国才3年多,现在大公司做软件工程师。他说自己已经跳过两次槽,跳槽的理由也很“潮”:不是公司不好,也不是薪酬不高,而是自己太贪玩——每次完成一个项目,他就要请假去旅游,请假请得不好意思时就辞职。这次出游前,又向老板请假。老板很大方地给他一个月假期,他还嫌短。于是又辞职。看来第3次跳槽已经不可避免了。 我们问他,都快30岁的人了,这样挣了钱就玩,难道不考虑攒点钱成家立业吗?人家回答说,年轻人不能只当挣钱机器。年轻时不玩,到老了玩不动时会后悔。不是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挣钱和玩乐,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活得开心自在,才算活得好。至于成家嘛,35岁以后再说,耽误不了。说到这里,他神秘地笑了。 后来我发现,小常是有女朋友的。每当晚上休息时,他就开始煲电话,每次不下半小时。在亚丁的山里,没有电话也没有手机信号,他就心神不定了。奇怪的是,他不仅说汉语和英语,还不时说法语。原来,人家的女友是个法国女郎,在上海工作。两人交往已深,准确地说,已经同居了。 游完亚丁最南端,我们准备返回稻城,经乡城去中甸,即云南香格里拉。小常却花大价钱雇了一个向导和一头骡子,独自从小道去泸沽湖了。 回到上海,我写的游记在报纸上发表了,我把报纸和我们4人的合影寄给了小常。他回电话说,近来工作正忙呢。看来他又已经进入“工作状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