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奥运特刊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 告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 · 汽车科技
 第B13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 教育·移民
 第B19版:求职· 移民·培训
 第B20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2007年8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研究人员细算苹果“产品”赢利账
“创”而不“造” 获利最高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iPod是苹果公司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但严格说来,它却并不是苹果公司的“产品”,因为苹果本身并没有iPod的生产线,而是将整个制造过程外包出去。那么iPod究竟算是谁的产品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3位研究人员花了很大功夫。他们以存储容量30G的iPodVideo为分析样本。这是iPod的第五代产品,不但可以听音乐,还可以看电影,每台建议零售价格为299美元。

  这台个人影音工具中最昂贵的零部件是容量30G的硬盘,由日本东芝公司生产,成本约73美元;其次是成本约20美元的显示器模组、约8美元的影像和多媒体处理器芯片以及约5美元的控制器芯片。根据他们的估计,在中国内地工厂进行最后组装的单位成本大约只要4美元。

  这样的分类还不足以显示iPod零部件供应链的复杂程度,因为东芝所供应的硬盘大部分是在菲律宾或中国内地生产;而提供两种主要芯片的两家美国公司,其产品却大多在中国台湾制造。因此,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东芝生产一个硬盘实际所需的成本为54美元。在这个阶段,东芝为iPod创造了19美元的价值。

  分析结果显示,在iPod的299美元零售价当中,有163美元属于美国的企业和劳工,这其中有80美元被苹果拿走,另外75美元属于销售和物流成本,剩下的8美元要给不同的零部件制造商。日本为iPod创造的价值约为26美元,大部分归功于东芝的硬盘,而中国内地工人贡献的价值则将近3美元,在韩国所增加的价值甚至还不到1美元。

  这项研究显示,制造iPod的所有零件和劳动力成本总共约为110美元,扣除运输和销售成本之后,剩余的就是真正被创造出来的价值。换句话说,创造iPod核心价值的不是零件和劳动力,而是它的概念和设计。

  评论 070808116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