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热点关注
 第A18版:焦点话题
 第A19版:流金岁月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奥运你我
 第A23版:奥运特刊
 第A24版: 广 告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广 告
 第A30版:法治视窗
 第A31版:股市分析
 第A32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月饼专版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 告
 第B22版:广 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专题
  
2007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官方收藏“印记”受青睐

斐翔


    对于许多初涉拍卖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如何保证艺术品的真实性无疑是最大的难题。但从近年来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来看,一些投资者已经追逐那些具有官方收藏“印记”的艺术品,如被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收藏过的物品,都能拍出天价。

  在今年上海国拍的春拍中,明代的青花云龙纹春寿瓶,估价10万至20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10万元。虽然此瓶肩部有一惊釉纹,但曾被编入上海博物馆藏品52002号,“文革”后归还物主,因此令其身价倍增。此专场的另外一件拍品——清代的端石刻松鹤纹砚(下图),估价1万至2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23.1万元,其砚背刻“竹窗”“江村秘藏”两篆书方印款,也曾被上海博物馆收藏,藏品编号为54310号,“文革”后归还物主。

  如果说艺术品收藏看其是否被上海博物馆收藏过,那么在古籍投资中,则可以看看书上是否有上海图书馆的收藏印。像今年春拍的一场古籍拍卖中,明代吴海的《闻过斋集》,估价12000至18000元,成交价则达到了24200元,其中就有“上海图书馆藏”的印章。

  对于投资者来说,有了这些官方收藏证明,无疑是保证其质量的最好凭证,但也会大大增加拍品争夺的激烈程度,并最终使得成交价格达到“喉咙价”,因此竞拍这些艺术品,还是做好长期投资的打算,而不要抱着短线投资的心态。               斐翔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