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热点关注
 第A18版:焦点话题
 第A19版:流金岁月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奥运你我
 第A23版:奥运特刊
 第A24版: 广 告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广 告
 第A30版:法治视窗
 第A31版:股市分析
 第A32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月饼专版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 告
 第B22版:广 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专题
  
2007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铁+5元摩的=出行捷径?
轨道交通延伸段公交配套不完善等让市民不惜“涉险”
许明 孙云

  ■ 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伸段终点站外,黑车候客本报记者 张龙 摄

  “轨道交通+公交车一站路=市中心”——很多人这样形容“性价比最高”的居住地。然而,由于公交配套不尽完善、马路频频堵车,让这个等式经常变为“轨道交通+黑摩的5元钱=市中心”。你瞧,轨道交通1号线锦江乐园、上海南站、莘庄等车站外的黑车还没完全取缔,轨道交通1、2、3号线延伸段的许多车站外,又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黑车。记者昨天实地采访,市民们都抱怨说:“明知黑车不安全却去乘,实在是出于无奈。”

  下午4时39分

  1号线共富新村站

  这是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伸段终点站,位于4条马路交汇的环岛上。走出车站,还没走下天桥,就听到马路西侧有十几名摩托车司机正起劲吆喝,旁边停着十几辆挂着外地牌照的摩托车。东侧,还有几辆坐等生意上门的昌河、QQ等黑车,其中几辆连牌照都没有。在它们的“夹击”下,几辆正规的出租车显得势单力薄,几名强生“的哥”任凭黑车司机在他们的眼皮下拉生意,自顾自聊着天。

  “公交车到不了家门口,出租车又贵,黑车的生意自然好,他们就跟着地铁的运营时间‘上下班’!”一旁杂货店的店主说。果然,一趟列车进站了,鱼贯而出的乘客虽然大多乘坐正规出租车,或者在天桥下的公交车站等车,仍有少数乘上了起步价只要5元的“摩的”。

  晚上6时07分

  3号线江杨北路站

  相对共富新村黑车和“正规军”“共存”的局面,轨道交通3号线北延伸段终点站江杨北路站外,则是清一色的黑车。

  叫车的都是附近庆安、乐业、万升、月山湾、新月福等小区的居民,早晚高峰时,摩的比公交车速度快,如果拎了大件物品,叫个摩的直接开到家门口也比较方便。

  一名摩的司机指着里程表说:“市场很大,但都是附近小区的短途,跑量为主,今天已经跑了近45公里。”以每次行驶二三公里、收费5元计算,一天收入约七八十元。此外,也有一些人下车后叫辆摩的直奔宝钢,虽然要花15元左右,比公交车贵,但速度快了不少。

  晚上8时

  2号线淞虹路站

  在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段终点,虽然已过下班高峰,乘客却比轨道交通1、3号线明显多。走出车站,一大群摩托车围上来抢生意,让人吓一跳。

  附近商场的保安说,这里是当地社区的中心区域,人流量很大,摩的原先就有,当时都停在商场、超市外面揽客。自从2号线西延伸段开通后,他们就在早晚高峰时间“转战”地铁站了。

  除了两轮摩托车,还有几辆三轮摩托车,同样是一站路的距离,两轮摩托车每人只收3元,三轮摩托车却要收10元,但也挺受携带重物者的欢迎。这不,一对拎着大包小包采购成果的小夫妻就坐了上去,熟门熟路地说:“北新泾10元!”虽然从轨道交通2号线乘一站公交车就能到北新泾,但他们还是觉得送到家门口的摩的更方便,“毕竟,出车祸的概率很低嘛”——他们似乎对安全隐患并不在意。

  实习生 许明 本报记者 孙云

  评论 070809107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